春節期間,大家都在享受團圓歡樂的日子,但在歡樂相聚之余也不能忽視健康。每年春節前后,醫院收治的各種急癥病人都比平時明顯增多,那么春節長假期間容易遇到哪些危害健康的疾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特殊人群的飲食情況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如果家人突發緊急病癥,我們應該如何自救和互救,從而將危險系數降至最低?
本刊特別推出春節健康手冊,并請急救專家、營養學專家以及心腦血管病防治救護專家為大家“指點迷津”。
▲飲食篇
【常見危險因素之一】吃海鮮喝啤酒最易引發痛風
春節是痛風病發作的高峰期,因為攝入大量高嘌呤食物,會大大增加體內的尿酸濃度,引起嘌呤代謝紊亂,從而引發痛風,而啤酒和海鮮類食物中的嘌呤含量是比較高的。發作時,耳廓、拇指、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關節都有可能紅腫劇痛,有時還會反復發作。
【醫生提醒】痛風患者每天應該喝水2000—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出。與此同時,應多吃堿性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牛奶、海藻等。最后,要避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嚴格禁酒。
【常見危險因素之二】糖尿病患者食量增多易加重病情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是所有治療的基礎,在飲食中控制食物的攝入量和正確選擇食物又是第一要素。在節假日里,尤其要避免因食量增多和食物選擇不當加重病情。
【醫生提醒】節假日期間,糖尿病患者應該嚴格控制每日所攝入的總熱量,食物選擇應多樣化,其中谷類是基礎,限制脂肪攝入量,適量選擇優質蛋白質,增加高纖維膳食,減少食鹽攝入,減少攝入腌制食品、香腸、火腿等高鈉食物,堅持少吃多餐,定時定量定餐,多飲水,限制飲酒。
【常見危險因素之三】食欲旺盛而“吃撐”導致打嗝腹脹
節日的餐桌菜肴豐盛,頓頓離不了魚肉葷腥。然而,人們卻常感覺疲勞倦怠、胃腸脹氣。醫生說,豐盛的菜肴以及親朋好友之間的相互布讓往往使人食欲旺盛而“吃撐”,造成胃腸的不適甚至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這時,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消化不良“拉肚子”、打嗝腹脹“反酸水”,甚至發生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醫生提醒】聚餐家宴常常是很豐盛的,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自我節制:“寧可少吃一口,不讓胃腸難受”。此外,少沾些葷腥,多吃點蔬菜和水果,可維持胃腸正常蠕動,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需要注意的是,水果與蔬菜的消化時間和過程都不同,應分開食用,否則水果中的大量酵素,會使蔬菜的纖維素腐壞,無法被腸胃吸收。
▲隱患篇
【常見危險因素之一】激動和勞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寒冷、進食過飽、酗酒、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都是心腦血管病的誘發因素。春節期間,這些因素隨處可見,因此會使心腦血管病人和高危人群發病的危險系數成倍增加。根據往年監測結果,春節長假期間,腦梗、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患者發病率非常集中。
【醫生提醒】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切忌大喜大悲。因為情緒過于激動時,容易使人體血流加快,高血壓患者極易在此時由于小動脈痙攣而誘發腦溢血。有冠心病的患者切忌熬夜和勞累,因為體力的透支會使心臟負荷加重,誘發心肌梗塞或心絞痛,如果救治不及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此外,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慢性病患者,在假日期間也要堅持按時復診和照常吃藥,并進行居家病情監測,隨時掌握病情。特別注意的是,對于有缺血性心臟疾病的患者,應養成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藥品的習慣。
【常見危險因素之二】人員流動加大流感等傳染病高發
春節長假期間正值北方的冬春季節,乍暖還寒,陰晴不定,此時正是季節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肆虐的時期。與此同時,春運高峰使人員的流動性加大,水痘、痢疾等傳染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醫生提醒】市民要隨時根據天氣的變化增減衣服,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勤洗手,咳嗽時盡量遮擋住口鼻;如果天氣晴好,家里應該時常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和清潔;此外,大家可以利用難得的假日來參加健身運動,增強體質;最后,家長們不要因為過年而耽擱了給正處于預防接種期的孩子接種防病疫苗。
【常見危險因素之三】外出、過度勞累引發面癱
冬季天氣持續寒冷,病毒性感冒病人增多。寒冷和感冒正是面部神經麻痹的兩大主要誘因。而許多市民在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時,并不注意面部保暖,致使面部過冷刺激后,引起面部營養神經的血管痙攣,從而導致該神經組織缺血,繼而水腫而發病。另外,還有一部分市民因節前過度勞累,未充分休息而導致“面癱”。
【醫生提醒】要預防“面癱”首先要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其次,要注意面部保暖,外出最好戴上圍巾、口罩,避免寒風直吹面部。尤其是年老體弱者、大病初愈者、過度勞累者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都應盡可能少去人多的地方,以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特別提醒醉酒后的市民更要注意面部保暖。
患了“面癱”,病人一定要及時就診。因為就診是否及時往往直接關系到面癱治愈效果的好壞。
【常見危險因素之四】生活規律被打亂身心健康受影響
越睡越乏力、越吃越難受……節日期間,很多家庭的生活規律被徹底打亂,打牌、游玩、走親訪友成了日常最主要的活動,吃飯也變得沒有規律,胃腸功能被嚴重削弱,易引發急性胃腸炎,從而使身心健康受影響。
【醫生提醒】一般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在6-9個小時。對于那些有睡眠障礙的人來說,更不要隨意補睡,如果睡不著,會越補越煩,越補越緊張,越想補越補不回來。假日期間,盡量選擇能夠讓自己身心放松、動靜結合的方式來度過。此時,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非常重要。如果舉家出行,建議給家人準備氟哌酸、黃連素等藥物,以防止水土不服引發的腹瀉。
▲急救篇
【救護措施之一】酒精中毒:先催吐然后喝白糖水
飲酒過量易引起酒精中毒,一般情況可以自愈,但極少數嚴重者會因呼吸循環衰竭而危及生命。
【救護建議】遇到輕度中毒者時,首先要制止其繼續飲酒,可以先用刺激咽喉的辦法催吐,將其胃里的酒精吐出來。之后可讓他喝一點兒白糖水,如果能進食,最好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熱湯或白粥等。在他臥床休息后一定要注意對其保暖,并留心觀察他的呼吸和脈搏情況,一旦出現脈搏加快、呼吸減慢、皮膚濕冷等,應馬上送醫院救治。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用咖啡和濃茶解酒的方式并不科學。
【救護措施之二】心腦血管病:不同情況不同處理
心腦血管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多并發癥”的“四高一多”特點。
【救護建議】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突然升高時,會出現頭痛伴惡心、嘔吐等癥狀,這時應讓病人臥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壓計,應立即測量患者的血壓和心率;若血壓較高,可給予硝苯地平(心痛定)或卡托普利(開博通)1-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并在20-30分鐘后復查血壓。
心絞痛:冠心病患者最易發生的急癥,多在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天氣寒冷、吸煙過多時發生。發病時心前區呈壓迫性或窒息性疼痛,歷時5-10分鐘。一旦發作,應立即停止任何活動,就地安靜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鐘內觀察療效。
急性心肌梗塞:疼痛的部位與心絞痛相同,但持續時間較長,程度重,并伴有惡心、嘔吐、出汗等癥狀,具有瀕死感,這時應讓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松解領口,保持室內安靜和空氣流通。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同時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車或扶病人步行去醫院,以防心肌梗塞的范圍擴大。
心力衰竭:有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多表示心力衰竭,應讓病人安靜休息,半臥位,兩足下垂,有條件者可立即吸氧,不可隨意給藥,應盡快送醫院救治。
本刊提示:以上自救方式為緊急情況下避險使用,如遇與醫囑不統一的情況,請務必遵照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