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全球第三大鉑金商隆明(Lonmin)位于馬里卡納(Marikana)的一家鉑金礦的工人終于同意簽署協議,停止為期6周的“野貓罷工”(指沒有工會組織的罷工,這種罷工形式在許多國家被認定為非法),沖突雙方——礦工和警察共付出了45條人命的代價。雙方簽署的協議規定,工人工資將上漲11%-22%,并得到一次性分紅每人2000蘭特(240美元)。操作鑿巖機的技術工人月工資則漲到了11000蘭特,雖然低于他們此前要求的12500蘭特,但也差不多了。

祖瑪總統稱,2012年八九月份的一系列金礦和鉑金礦工人罷工,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45億蘭特。不僅如此,就在馬里卡納的“停戰協議”簽署后,隆明宣布關閉馬里卡納的一處礦井,遣散1200名合同工。
罷工在南非司空見慣,但是馬里卡納這樣血腥暴力的沖突還是造成了行業內的恐慌。馬里卡納工人的“成功”也會激勵其他南非礦工,讓他們覺得,只有暴力抗爭才能從資本家身上榨出錢來。馬里卡納事件發生后,受雇于英美資源集團(Anglo-American)、金田(Gold Fields)和Gold One礦業的礦工也發起了示威,馬里卡納的協議簽署的第二天,英美資源集團的一處礦場就因工人示威導致生產一度停頓。此外,南非全國礦工協會(NUM)就在黃金和鉑金價格下跌的情況下,要求工資上漲60%,金屬工人聯盟(NUMSA)則要求其所有的會員工資上漲20%。
罷工總會過去,但是工會的軟弱卻暴露無遺,馬里卡納的礦工就是因為不信任工會,才手持長矛和砍刀占據山頭,并使抗議活動逐漸演變成暴力沖突。最后充當調停中介人的也不是工會或政府,而是由礦工推舉的委員會。馬里卡納的抗議不僅是為了漲工資,工人的另一個訴求在于抗議官方工會的不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