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蘭州出發,蘭新鐵路第二雙線(以下簡稱“蘭新二線”)的子彈頭列車快速爬升數百米,溯湟水河而上,來到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在經過青海省會西寧后,列車穿越祁連山俯沖而下,來到戈壁沙漠邊緣、甘肅張掖的奇巖怪石(丹霞地貌)之中,仿佛進入了火星表面。最終,在高速運行1776公里后,列車到達了烏魯木齊。
如果蘭新二線能如期建成通車,這一幕將在2014年變成現實。屆時,這條鐵路不僅將把子彈頭列車帶到前所未有的海拔高度,還將使世界最大高鐵網絡的里程延長五分之一。
不過,中國鐵路人早就對“打破紀錄”習以為常了。自2008年京津城際高鐵開通以來,僅僅5年,中國高鐵里程就達到了1萬公里(這一數字超過了歐洲所有國家之和),并將一百多座城市納入其網絡。2012年年底,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高鐵線路“京廣深線”(北京至深圳)全線貫通,長達2400公里。如今,中國高鐵日客流量達200萬人次,占鐵路客運總量的三分之一。面對事實,高鐵懷疑主義者們終于暫時消停了。

中國的高鐵線大多位于人口密集的中東部地區。比如,京廣深線(2015年將延伸至香港)就連接6省28市。相比之下,蘭新二線這條伸向大西北深處的高鐵線顯得非常特別。為何要耗費巨資(1440億人民幣)修建一條穿越戈壁和無人區的高鐵線?這成了一個亟需說明的問題。在蘭新二線沿線,除了西寧稍大一點,剩下的車站大都位于偏遠的小城市。當然,比起京廣深線的4000億人民幣的投入,蘭新二線的建設成本并不高,這主要源于其較低的移民拆遷成本。
“蘭新鐵路第二雙線”這個冗長拗口的名字,是為了將其與1962年建成的“蘭新線”區分開來。奇怪的是,兩條線路并未完全重合。出蘭州后,蘭新二線并未像蘭新線一樣,向北沿古絲綢之路穿過甘肅,它繞道進入鄰近的青海省,爬上青藏高原,穿過祁連山,在運行480公里后,重回“正途”河西走廊。很顯然,比起傳統線路,這條線路成本更高,工程難度也更大。
大多數官方媒體對于這一改道諱莫如深。雖然相鄰,但青海和新疆經濟上的聯系并不緊密,每天只有一班飛機從西寧起飛前往烏魯木齊,相比于蘭州和烏魯木齊之間的每天8架次,這一數字少得可憐。新的鐵路無疑將使新疆和內地更緊密地連接起來。
未來數年內,西藏將成為唯一一個不通高鐵的省級行政區;當然不是不想修,而是成本太高。況且,2006年青藏鐵路已經通車,能在青藏高原的永久凍土上修通鐵路已經相當不易了。

對于青海,蘭新二線的修建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可以借此拉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在高鐵車站附近修建商業園和公寓樓組成的“高鐵新區”。另外一個好處來自旅游業。青海門源縣以油菜花聞名,高鐵將給當地帶來大量游客,尤其是當地的高鐵站就位于一片油菜花田中。
門源以北的祁連山中,2000名工人在一條16公里長的隧道里忍受著驟降的氣溫,此地海拔高達3600米,是蘭新二線的最高點。官媒稱,這是中國鐵路史上難度最大的一條隧道,因為當地的地質結構很不穩定。就在2013年9月,一場5.1級地震就使工程不得不停工一天。該隧道開工已經超過3年,將于2014年年初完工。穿過祁連山,在戈壁沙漠的邊緣,工程面臨著另一個難題:強風。2007年,強風曾導致此處的一輛火車脫軌。《中國日報》報道說,3年前,工程師在此地勘察時,大風吹起的砂石砸碎了汽車玻璃。在一個風口,一年250天伴隨著狂風,工程人員專門設計了混凝土防風隧道保護列車安全通過。
在這三個省中,對蘭新二線最期待的是新疆,烏魯木齊郊外已建起了巨大的高鐵站,并圍繞其成立了開發區。新疆的煤炭儲量占中國的40%,而蘭新線運力不足,這制約了西煤東運。高鐵一旦開通,蘭新線將變為貨運專線,大大提高貨運量。不過,北京交通大學的趙健對此表示懷疑,“這很荒謬,既然為了貨運,為什么不干脆新建一條貨運專線?”
也許,對于中國的鐵路規劃者來說,這不符合他們宏大的現代化理想,而且這也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