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畢業設計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獨立學院的關鍵教學環節。本文結合獨立學院的特點,針對目前畢業設計中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畢業設計的師資、選題、過程管理與經費保障、成績評價等方面入手進行改革,實踐表明,改革后的畢業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獨立學院 畢業設計 畢設選題 成績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030-02
獨立學院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出現的,其辦學定位為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最大特點在于“應用”,即要求各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形成。而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畢業設計,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掌握運用專業知識去解決工程問題的流程和方法,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畢業設計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獨立學院而言,更是具有重要意義。
一 存在的問題
由于資源配置不足、歷史慣性等原因,傳統上實施的畢業設計模式弊端日漸顯現,主要表現如下:
1.生師比過大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校的師資資源出現嚴重的不足,教師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量過大,往往一名教師要指導10名以上的畢業生。而且由于新建的校區一般又遠離城區,與教師住所地相距甚遠,導致學生難以及時與指導老師見面溝通,指導時間難以得到保證。
2.選題質量不高
由于指導教師同時需要指導十幾名學生,因此,很多教師所提出的題目往往是虛擬的設計題目,而且題目重復、陳舊,多人同題、多年一題等現象屢見不鮮。
3.過程管理不到位
盡管目前各學院制定了不少針對畢業設計的規章制度和條例,但在執行中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難以落實,學校缺乏對畢業設計全過程的有效監控,甚至出現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放羊”的現象。
4.成績評價不準確
在畢業設計的評閱、答辯、成績評定等過程中,教師為了不影響學生就業,出現了對學生放松要求、打人情分、按
——————————————————————————
* 基金項目:2013~2014年度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教改資助項目
需打分、成績評定流于形式等不良現象,這些不良現象則反過來嚴重影響了指導教師的形象和學生的態度。
二 改革與實施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獨立學院的體制及教學特點,我們認為,傳統畢業設計的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的形勢要求,應大力改革這些不合理的方法。經過分析和論證,在我院機電工程系的畢業設計中重點實施以下改革措施。
1.指導教師的多元化
面對師資不足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對外聘請兼職指導教師,外聘教師的主要來源是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工程技術人員。通過這種方式,不僅緩解了師資力量不足這一棘手問題,同時彌補了我系部分教師缺少實際工程背景的缺憾。
2.提高選題質量,強化選題的真實性
高校工科專業普遍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不少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都有自己的科研課題,這些課題是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專業課程的教師、有科研項目的教師對畢業設計的引導作用,通過這些教師,盡可能多地讓科研課題成為學生畢業設計的題目,即讓教師所提出的畢業設計課題大都來源于真實的在研項目,摒棄了虛擬假設的題目,從而從源頭上保證了畢業設計的質量。
如我院某教師將其橫向課題“電動汽車電力拖動單元的開發”這一市級科技開發項目拆分為“永磁電機轉子安裝夾具設計”“永磁磁鋼貼片安裝夾具”等九個畢設題目,這些真實題目極大地提高了選題學生的興趣。
針對獨立學院中普遍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大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計劃、“挑戰杯”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開放實驗室、大學生助研等形式多樣的創新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以前都是在課外完成的,而且隨意性很強。而我們將創新實踐的內容延伸到畢業設計環節,將兩者有機結合,這樣既能保證創新實踐活動的深入與延續,同時由于創新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背景,從而大大提高了畢業設計環節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同時,在畢業設計學生的分組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的特長和興趣來進行課題小組人員的分配,不再采用以往以班級為單位的設計小組分配形式,讓參與關聯課題的學生形成了一個開發團隊,團隊成員經常集中在一起,互相討論,相互促進,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3.強化過程管理與經費保障
原則上,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各系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重點在指導過程的監控上。
第一,實行開題報告答辯制度。在畢業設計開始后的兩周內完成,由教研室分小組進行學生的開題答辯,幫助學生把握設計方向,解決問題的途徑及技術關鍵。答辯小組成員由5名教師組成,答辯過程中學院督導專家抽查各小組開題答辯情況,并把檢查的情況上報學院主管教學副院長。開題報告不合格者不能繼續畢業設計工作,必須在一周內重寫。
第二,實行學生每周上報一次的周志制度。周志內容包括總結、進度和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等;教師每周至少與學生交流一次(包括見面交流、網絡管理系統、郵件、電話等)并查看周志,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畢設進展和努力程度。
第三,實行中期檢查制度。主要包括學院自查和學校檢查。學院自查主要是主管教學副院長和專業責任教授檢查和了解畢業設計進展情況、學生的學習態度、指導教師情況;學校檢查包括抽查部分學生的設計和聽取專業責任教授、部分教師的匯報。通過中期檢查,學校對畢業設計進度和質量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出現的問題,保證設計過程的順利進行。
第四,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根據獨立學院的收費相對較高、經費相對寬裕的特點,經過爭取,學院給予畢業設計工作充足的經費保障,包括給予指導教師相對較高的課酬,教師與企業開展合作所需的差旅費、實驗測試費、資料打印復印費等全額報銷等,這充分調動了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 改革畢業設計成績評價體系
傳統畢業設計模式下,其成績大多是通過學生回校提交圖紙、設計說明書等文件后參加畢業設計答辯,教師最后據此給出成績。這種模式的最大不足是只看到結果,忽視了畢業設計的過程,給一些“抄襲”“槍手”“狡辯”等不良現象留下了機會,成績的評價結果往往難以真實反映出學生的設計過程。在新的模式下,學生的成績由兩部分組成:(1)由企業(或學校的課題負責人)給出的成績,占50%,(2)答辯的成績,占50%。同時,采用靈活多變的答辯方式,以讓學生進行充分發揮,如針對已經就業且路途較遠的學生,采用遠程視頻答辯;對就業單位較近,但因工作原因無法返校答辯的學生,畢業設計指導老師親赴用人單位,與用人單位的技術人員組成答辯小組進行現場答辯。以上諸多具有實效和創新性的模式,深受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好評。據統計,我系2013屆畢業生中,有70.5%的學生是采取這種遠程或校企合作答辯的方式完成了畢業答辯。
三 結束語
畢業設計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獨立學院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傳統畢業設計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獨立學院的特點,從畢業設計的師資、選題、過程管理與經費保障、成績評價等方面入手進行改革,并在我院2013屆畢業設計過程中付諸實施,實踐表明,改革后的畢業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普遍反映通過畢業設計真正得到了鍛煉,而不少用人單位也反映該屆畢業生的能力比前幾屆有了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晨曦.對于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模式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1(18):35~38
[2]張凌峰、文九巴、任風章等.地方工科院校畢業設計“創新模式和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學理論,2011(9)
[3]劉朝福.三本院校畢業設計創新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學園(教育科研),2012(17):8~10
[4]許天旱、王宇、姚婷珍等.畢業設計成績評定問題及解決方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