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犯罪問題近年來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本文就大學生犯罪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發現大學生犯罪有著鮮明的特點,造成大學生犯罪問題的原因包括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因而,在預防大學生犯罪上,高校應該大力加強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社會與家庭也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共同有效預防大學生犯罪問題的發生。
【關鍵詞】大學生 犯罪 原因 預防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96-01
近些年來,大學生犯罪事件時有發生,許多案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分析大學生犯罪的特點與產生的原因,探討如何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犯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 大學生犯罪的主要特點
1.廣泛性
大學生犯罪在犯罪主體和類型上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實施犯罪行為的主體在教育層次、年齡等方面近年來呈現擴大化的趨勢,而在犯罪類型上也從以財產性犯罪為主轉向多樣化的犯罪類型,特別是暴力性犯罪與性犯罪等案件較為多發。
2.突發性
大學生犯罪呈現出突發性的特點,犯罪主體往往是在受到一些事物的強烈刺激或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實施犯罪行為,在事前并無明顯的預謀性。有些暴力性犯罪發生的原因僅僅是由于日常行為或言語間的不和所導致的,在行為動機上存在較大的盲目性。
3.技術性
犯罪行為的技術性是大學生犯罪的又一鮮明特點。由于大學生的文化層次較高,并且在分析判斷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水平,部分學生正是利用自身的學科與專業知識優勢,實施具有一定技術性的犯罪行為。
二 大學生犯罪問題產生的原因
1.主觀方面存在的原因
第一,價值觀念失衡。一些學生價值觀念失衡,缺乏明確的人生追求與奮斗目標,不能較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對處理人際關系也缺乏一定的認識與技巧,嚴重者可能導致犯罪行為的發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法制意識淡薄。大學生的法制意識仍然有待于提高。一些學生缺乏對中國法律體系與法律制度的深入了解,對法律常識以及自身的權利義務缺乏明確的認識,法制意識較為淡薄。
第三,心理素質欠缺。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造成大學生犯罪問題產生的原因。學生中存在的焦慮、壓抑等消極或負面的心理因素及情緒若發展到較為嚴重的程度時,就可能導致犯罪動機的產生,進而發生犯罪行為。
2.客觀方面存在的原因
第一,社會因素的影響。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導致了一些不良因素的產生,給大學生的身心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誘使部分學生最終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地方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不夠嚴厲,也使一些學生產生了僥幸心理,導致學生犯罪問題的產生。
第二,學校教育的失衡。從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過分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低,而忽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造成學生在思想行為上存在偏差,容易誤入歧途。同時,對大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常常流于形式,學生的偏差行為在一些情況下未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這同樣會導致犯罪問題的發生。
第三,家庭教育的缺位。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放任或家庭關系的不和諧以及父母的不當言行與教育方式,都可能會起到負面的教育效果,使子女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在行為上失范。
三 大學生犯罪問題的預防
1.完善社會預防機制
首先,應完善社會法制環境,努力建設現代化法治國家,提高全民的遵法守法意識,這是預防大學生犯罪的關鍵。其次,要努力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為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條件與物質基礎,減少大學生在個人發展上的障礙。最后,要努力凈化社會風氣,倡導積極、正面、向上的價值觀,為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2.加強學生思想教育
首先,應重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建立以獨立的法律基礎課為基本的法制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并對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行業法律教育,加強學生對行業性法律法規的了解,提升未來的職業素養。其次,應重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并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時進行科學疏導,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壓力。最后,應加強對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利用主題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意識與習慣,最終使學生能夠做到知曉法律、遵守法律與正確運用法律。
3.改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關系的不和諧或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都有可能對子女產生負面的影響,因而改善家庭教育對預防大學生犯罪的發生同樣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父母應該履行好自身的教育責任,約束自己的言行,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其次,父母應多與子女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他們在校期間的生活與學習情況,關心其成長,并進行正確引導,重視良好品德的養成。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犯罪問題是由主客觀原因所導致的社會問題,對其進行預防需要社會、高校與家庭的共同努力。筆者相信,通過教育改革的推進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不斷完善,大學生犯罪問題在未來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與預防。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