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高校學生體育志愿者普遍存在著“為獎勵”和“為榮耀”的動機,對于這些想法很難說有什么不妥。對于大學生體育志愿活動進行適當的激勵,重視大學生志愿者對于價值觀的理解,是目前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從多個方面分析了如何引導大學生志愿者價值觀以及激勵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方法,希望能積極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榮譽觀。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志愿者 價值觀 激勵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062-01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研究的目的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現階段,是否能夠對大學生群體——這個社會的精英階層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關系著社會前進的方向。這也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2.研究的意義
第一,黨的十八大強調加強大學生思想工作,所以本研究為學校正在進行的志愿服務改革工作提供了一些參考意見,有一定的意義。
第二,通過這樣一種價值觀培養活動,希望樹立大學生的感恩精神和責任意識,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 研究對象和調研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了多個城市的普通高校的一、二年級大學生。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獻調查。對近期的學術期刊以及網上數據庫進行檢索。
第二,問卷調查。對各個高校的大學生通過不記名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研,從中選擇大部分數據中的類似數據作為參考依據。調研學校選擇一、二、三線城市,這樣能使調查結果更加準確貼切。對所得數據根據性別和年齡進行平均處理,然后整理備用。
三 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第一題:是否參加過體育志愿者活動。
統計結果:參加過的僅占30%。
分析:這說明很多人并不重視參與的機會,沒有認識到參加體育志愿者服務是一次對自己的鍛煉。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們首先需要提高大學生對于這類活動的重視,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第二題:為什么沒有參加體育志愿者活動。
統計結果:35%的學生不知道怎么參與;30%的學生選擇沒有報酬;24%的學生沒有時間;11%的學生則表示沒有興趣。
分析:通過這個比例可以看出,首先,是學校的宣傳力度不夠,并不能把信息傳達給每一個學生,當然在其中也不排除有些學生的個人因素;其次,是長期的有償服務以及自私觀念的形成,使學生不想參與沒有報酬的活動,這可以說是重點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24%的學生沒有時間可能是因為課業問題,這就需要合理平衡學業和志愿活動在學生心目中的比重;11%沒興趣的學生可能有多種因素影響,不想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就需要學校通過獎勵機制促使學生參與體育志愿者活動,通過逐步改變學生觀念的方式,使其重視參加這種實現自身價值的活動。
第三題:參與志愿者服務的目的。
統計結果:52%選擇為了綜合測評加分;27%選擇為了見明星;15%選擇為了榮譽;3%選擇為了豐富業余生活;2%選擇為了增加閱歷、提升能力;1%選擇為了回報社會。
分析:通過對結果分析發現,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的是對自己的直接回報,可以看出參加體育志愿者服務還是由于獎勵機制的存在才導致現有人數的參加,否則還會有超過總人數15%的人不會參與體育志愿者服務;27%的學生是因為個人崇拜的原因參與體育志愿者服務,這樣的動機幾乎和第一種選擇類似,這又占了剩余人數的超過50%;3%的學生因為豐富業余生活可以說是出于興趣愛好,這一類勉強可以說符合天性;2%的學生人選擇提升個人能力,相較于前邊的功利心較強的學生也還算說得過去,但歸根結底還是為利益所驅;僅有1%的人是出于風險精神而為社會服務,這相當于總人數0.3%的學生才是真正懂得奉獻與感恩的人。
通過以上調查研究的結果,不得不說我國現在的教育理念還是過于重視智育而輕視了德育,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影響,導致大部分學生不懂得回報和感恩,這不是教育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哀。
四 結束語
大學生參與體育志愿者活動可以為大學生豐富經歷、積累經驗,同時還能提升道德情操,使其懂得奉獻的意義。目前存在的困難很難立即有大的改變,這就需要通過獎勵機制促進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的熱情,從而逐步改變他們的價值觀,通過潛移默化的社會活動,最終讓學生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周紅杏.大學生體育志愿者志愿行為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7
[2]李秋奇.高校對大學生體育比賽志愿者的管理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
[3] 曾勇.高校大型體育賽事中大學生志愿者管理研究[D].湘潭大學,201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