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醫學分子生物學課程的“轉基因技術”章節,采取啟發式教學、辯論賽和PBL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轉基因技術的方法和研究進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轉基因 教學設計 辯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083-02
“轉基因技術”章節內容繁多復雜并且枯燥抽象,同時相關學科聯系較為廣泛,使課程的傳統教學顯得雜亂無章,學生常常感到無從入手,而且難以有感性的認識。學生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知識面較寬,知識點過多,難以把握學習方法,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教學效果欠佳。因此,如何更好地講解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將各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是教師努力做好的方向。本文力圖集多種教學手段包括啟發式教學、辯論賽和PBL教學為一體,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轉基因技術的方法和研究進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效果。
一 教學準備
首先,在課前準備一些PBL教學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查閱相關文獻或通過網絡尋找答案,如“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植物和動物分別是什么?”“現在世界上種植最多的轉基因植物是什么?”“超市里的哪些品牌的食用油是轉基因的?”“轉基因的具體過程是什么?”“舉例說說有哪些轉基因動物或者植物?”等,通過以上問題的提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團隊合作能力。
其次,提前一周讓學生們準備轉基因食品是否對身體或者環境有害的辯論賽。以班級為單位,兩個班支持不同的觀點進行準備,從而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全班為了榮譽而戰,都想讓自己的班級在辯論中勝出,因此學生們會全力以赴,在辯論過程中也會積極聽取辯論內容。
二 教學過程
首先,播放“方舟子邀請名人吃轉基因玉米”的視頻,讓學生們討論自己是否敢吃?轉基因到底是什么?轉基因動植物是如何產生的?轉基因是否有害?等問題,這時就引出轉基因的概念,并提問上節課留下來的問題,讓大家輪流回答。同一個問題可以讓多個學生回答和補充,讓答案更加完善和準確。如有哪些轉基因植物,大家回答有轉基因大豆、番茄、玉米、棉花、大米等,可以補充胡蘿卜、小麥、甜椒、油菜、木瓜和草莓等,今后可能陸續批準的農作物有甘薯、谷子、花生等。
其次,介紹轉基因的發展過程和研究現狀,指出世界上第一個轉基因植物于1983年,一種含有抗生素藥類抗體的煙草在美國成功培植。后來各種轉基因玉米、番茄、大豆和棉花等都取得成功。接著介紹世界上第一個轉基因動物的產生。當時是1982年,眾所周知,大鼠體重能重達500克,而小鼠只有30克,這是由于生長激素的原因,科學家就想到能否將大鼠生長激素基因轉入小鼠體內,從而促進小鼠生長呢?這個能否成功呢?于是科學家將大鼠的生長激素基因轉入小鼠體內,從而產生了體重是正常小鼠兩倍的“supermice-超級小鼠”。接下來各種轉基因動物應運而生,如轉基因超級鼠、轉基因鯉魚、轉基因山羊、轉基因奶牛等。
最后是異想天開環節,讓學生們討論兩分鐘,發揮各自的想象力,暢談如果你能轉基因,請問你想轉什么動物或者植物呢?學生們踴躍舉手,有的學生說想把鳥的翅膀轉入到人體內,人就可以飛翔了,就像天使一樣;有的學生想把動物的再生基因轉入雞腿里,到時候想吃雞腿就割一個,過幾天它又長出來了;還有的學生想把葉綠素基因轉入人體,到時候人也可以不吃飯直接進行光合作用,補充能量了,這難道就是“植物人”?也有學生建議豬蹄和雞腿好吃,能否讓它多長幾條腿呢?很多人認為不可能,但實際生活中,由于基因突變出現了長了6條腿的牛和豬,臺灣還出現了長了4條腿的雞,當然這些都有點畸形。但充分說明了通過轉基因這是可以實現的。那么如何才能實現大家的愿望呢?轉基因有哪些方法呢?這時開始介紹轉基因的具體方法和過程,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包括:胚胎干細胞介導的基因轉移;精子載體法;原核期胚胎的顯微注射法;體細胞基因轉移和克隆。同時播放顯微注射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們能更加形象生動地了解此方法的具體過程,最后介紹轉基因的應用和存在問題。
“轉基因技術”章節課堂設計圖
由于轉基因食品全世界都存在爭議性,食用是否安全,是否對人體有害?這個問題可以提前一周告訴學生,讓學生們分成兩隊進行辯論,教師充當主持人和裁判角色參與協調。首先雙方代表輪流發言,接著是雙方輪流進行自由辯論20分鐘,教師作為裁判進行評分。最后預留10分鐘給觀眾提問,觀眾對雙方進行提問,由辯手進行回答。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對雙方選手作出點評,評選出“最佳辯手”等,對獲獎選手給予物質獎勵,或者在平時成績中給予較高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通過辯論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才,提高了語言表達和快速反應能力,展現了自己的才能,也增加了自信心。同時,各班級隊員之間也要相互配合、相互鼓勵,在協同作戰中培養合作精神,在激烈交鋒中培養敢于對抗的意志力。辯論環節也能激發教師不斷地探索和掌握教學領域中的新動態和前沿問題。
三 討論
本節課利用轉基因技術發展過程和研究方法為主線,通過PBL教學和辯論教學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得到了科學思維的訓練,并體驗到了科學理論發展的曲折性和不確定性,通過轉基因技術的發展過程,讓學生領悟到了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PBL教學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與教師的聯系。而辯論賽,則鍛煉了學生的口才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們的自信心,讓更多的學生通過辯論了解轉基因食品的具體來源和安全性。因此,通過以上兩種形式的結合,不僅讓大家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讓大家更加廣泛、深入地了解轉基因的整個細節過程。但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問題:(1)要提前一周把案例告訴學生,讓學生查找資料并充分準備。(2)教師要具備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防止某個學生滔滔不絕,占用太多時間。(3)要精選案例,要具有典型意義和分歧性。(4)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討論發言,選擇合適時機對其進行點評。
參考文獻
[1]梁蔭基、肖丹、楊巧紅等.基于PBL教學模式的學生綜合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重慶醫學,2012(30)
[2]羅子國、廖曉崗、徐晨等.PBL教學模式應用于生物醫學電鏡技術教學的構想[J].重慶醫學,2011(18)
[3]李圣恩.辯論對英語教學促進作用的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9(8)
[4]劉榮、劉婭莉.辯論教學模式在中高級漢語口語課中的運用[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9(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