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也越來越凸顯,為了與世界各國接軌,在國際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國際通用語言——英語,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大多數國家的高等院校都開設了英語專業,僅在中國,就有一百多所大學設有英語相關專業。英語在國際上的地位如此重要,加強學生的英語學習便顯得刻不容緩,但就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以及其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與改進,本文就目前我國大學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現狀及問題作出了相應的探討,并給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學現狀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00-01
一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直以來,對英語的教學,學生們不是當作一門語言來學,教師們也不是當作語言來教,都只是學習的一個任務,都認為只要通過規定的考試就沒問題了,教出來的學生往往都是成績非常喜人,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與人交流時就不能靈活應對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另外,在初、高中時期,我們在英語課堂上,重點學習的是語法運用,不管是課堂還是在平時的練習中,老師重點講的都是語法,到了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試注重的是聽、說、讀、寫的全面掌握,這樣一來使得學生產生了不適應,慢慢地,就會與英語的全面學習脫軌。
2.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
大多數同學都會認為,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大學里學習英語也只是為了拿到四、六級證書,這樣偏激的想法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缺乏興趣,進而覺得在課堂上進行英語交流也是沒有必要的,慢慢地,學生對英語的交流運用就會出現不靈活;加上老師只會在課堂上循規蹈矩地講解,導致學生很難培養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3.教學課堂氣氛死板
一節英語課,大部分時間除了老師拿著粉筆在課堂上講解,就是同學們在聽完后剩下的時間里進行溫習、梳理或做相應的題目進行鞏固,或是讓學生齊讀單詞,班上幾十位學生一起讀也不知道哪些學生會了,哪些學生還不會,讓每位學生都有讀說的機會好像也不太可能,這樣一來學生除了聽就是寫,這樣的課堂氛圍完全沒有交流,也沒有學生發表意見的時刻,整體課堂氣氛十分死板。
二 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改善措施
1.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在學生學習的需要,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老師可以利用這些先進的技術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多媒體有完善的系統,里面有圖文的展示,有音頻的講解,也有從簡單到難度加深的不同程度的知識的鋪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水平,選擇適應自身能力的知識一步一步地來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效率,這樣老師不用擔心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學生聽不懂的情況發生。當學生帶著英語問題向老師請教時,老師可以采用反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才更透徹,最好是老師能說出問題所在的實境讓學生去親身體驗。
2.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學習英語的興趣,首先要從學生自身出發,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只有能自己控制自己了,才能有接下來聽課的興趣。學生要在課下對要學的知識進行預習,列出自己在預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提問,經過老師的分析后,自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與看法有沒有新的見解,這些能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效果會更突出。倡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多聽聽力的習慣以及聽完之后的認識,在課堂上用口語的形式與同學進行英語交流、對話。另外,老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向同學們播放一些流行英語歌曲、英語故事,讓學生在課下學唱英語歌,用英語講故事,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聽力學習效果,在這一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有計劃地學習,帶著疑問學習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活躍英語課堂氣氛
在教學的過程中,英語課堂氣氛的渲染非常重要,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的欲望。如果老師在上課時的開場白引用得足夠巧妙,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就會馬上集中起來,顯然對接下來的講解也會聽下去的,這時候老師就要保持學生對課堂的知識充滿渴望的氛圍,用互動或提問的方式進行今天課題的講解,引導學生進入正題,在這一過程中把課堂上的時間多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課堂上的熱烈氣氛才不會降溫。
三 結束語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項長期艱巨的項目,需要教育部門以及教師團隊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在實踐中更新、發展,對于當代大學英語的教育,我們的教師隊伍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目前英語的學習及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只要廣大教育者及學習者不斷努力,不管什么樣的困難都能克服,英語教學將不是難題。
參考文獻
[1]胡潔雯.網絡環境下構建外語課程生態平衡的原則和模式[J].教學與管理,2012(36)
[2]康淑敏.教育生態視域下的外語教學設計[J].外語界,2012(5)
[3]胡潔雯、李文梅.生態式課堂評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證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9)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