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目前國內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現狀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并結合工作實踐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02-01
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及國家的重視,在現有國情下,職業院校如何在做好專業教育的同時,又能像普通高校般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呢?本文就此展開討論。
一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現狀
1.教學方式相對落后
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難以滿足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需要。因為教師數量不夠,所以只能以大課的形式開課,且教學效果不佳。在高職大學生心理教育過程中,很多高職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對高職學生而言,學生在學習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無法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得他們學習的興趣不高。
2.觀念存在偏差
在現有的很多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得到重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心理咨詢中心附屬于其他部門,安排課程沒有自主性,把它只當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分支,沒有專業的教研中心,因此它無法在學校教育中體現出優越性。(2)高職院校普遍把專業課放在第一位,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只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改變不良認知,積累了解一些心理知識等就已足夠,這樣就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行動過程、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應用程度、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等。(3)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教材普遍使用本科院校版本,缺乏高職特色,有些院校甚至舍棄教材,僅僅依靠教師的課件。在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如果不聯系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講解,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學生就難以理解和接受。
3.知識轉換為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人類溝通能力的強大,我們通過可以累積經驗、傳遞知識,而大大地縮短我們人生的彎道,但正是因為這樣,當代學生很是缺乏實踐經驗,對于他們來說,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尤其是心理知識很難應用于現實生活,他們需要的是在學校個人品質得到提升。
二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1.重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由于國家政策的重視,現在每所高校都配備了心理教師,但很多高職院校只是流于形式,如心理教師的數量和學生的數量比例相差懸殊,難以滿足教學與咨詢的需求。因此,學校心理教師不僅要有,而且數量上更是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學校心理學教師大多是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實際教學經驗非常少,如要開展團體輔導或是能力訓練課,年輕的心理教師就很難駕馭整個過程,因此對年輕教師的后期培訓非常必要。還有就是心理教師的知識得不到及時的更新與豐富,因而需要得到學校管理層的高度重視。
2.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
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是以問題的視角編寫,高校都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這樣的做法收效甚微,因此,在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經驗的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1)利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的情感與認知共同發展,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從學生固有的積極潛能出發,增強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與積極品質。(2)進行情境教學,如人際交往情境、挫折情境等,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3)對于有爭論性的話題可采取辯論賽的方式開展,通過辯論賽前的準備,賽中的辯論,賽后的總結、指導擴展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通過辯論選擇一種正確且適合自身的處理方法。(4)團體輔導、團體訓練課也很有必要,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品質。
3.創新載體,強化專題教育
現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主要包含了心理知識的傳授,如解釋自我意識、人際關系、人格等方面,這只是一個解惑過程,在解惑的基礎上應增加專題教育,每一個時代會出現不同的主題,出現不同的心理傾向,心理健康教育應跟上時代的步伐,針對時代特點開展不同的專題教育,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高,但精神生活水平卻發展緩慢,這主要原因在于人們將焦點放在了所追求的事物上。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視自己所擁有的知識財富,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品質。
總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任重而道遠,各院校必須加大力度深入改革,為職業院校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構建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1]鄭偉.積極心理學在我國的應用研究綜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6)
[2]翁愛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J].社科縱橫,2013(28)
[3]彭賽紅.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J].中國職工教育,2013(20)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