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指出了只有充分認識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弄清行為習慣與素質的關系,明確“習慣”與“素質”的內涵與外延的關系,并堅持不懈,多方配合,形式多樣,方法科學,措施得當地抓學生習慣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才能形成。
【關鍵詞】習慣培養 素質養成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17-01
良好的習慣對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是一份享用不完的財富,它能成就美麗人生。而較高的綜合素質或某方面超強的素質會讓我們受益無窮,影響終身。可以說,小學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學習知識更重要。
一 充分認識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弄清行為習慣與素質的關系,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前提
素質教育追求的是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即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要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礎上對學生因材施教,要從這五個方面來評價學生的素質水平,“不求個個都能升學,但愿人人都能發展”。
素質,是一種習慣,好的習慣更是一種能力。因此,習慣是一個人相應的能力和素質的真實再現。習慣是素質的具體體現,素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教育。一個人沒有基本的良好習慣,何談素質。一位哲學家這樣說過:“播下行為的種子,你就會收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你就會收獲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你就會收獲一定的命運。”
二 理解和明確“習慣”與“素質”的內涵與外延是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基礎
人的習慣,狹義地說就是一個人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是生活中相對穩定的部分,是一種生活方式。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習、做人、衛生、飲食、閱讀、安全、運動、勞動、禮貌等習慣。當習慣一旦養成,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塊——很難被打破。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巴金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而素質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體現,它包括政治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知識素質、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八個方面,其中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合稱能力素質。在當今時代,人既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既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又要有高尚的品德素質;既要有淵博的知識素質,又要有較強的能力素質。惟此,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才算是高素質的人。
三 堅持不懈、多方配合、形式多樣、方法科學、措施得當,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關鍵
1.抓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應從早從小,抓全抓實
一生成就斐然的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首先應從孩子生活的點滴抓起,長期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指點。由于一年級的小學生年齡較小,對良好習慣的形成并沒有多少認識。生活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圖片、事例的講解,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良好習慣。其次是通過重復訓練對孩子進行強化教育。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反復訓練,逐步強化,使孩子盡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化,有效地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最后是注意方式方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
2.家長和教師要盡力給孩子創造一個形成良好習慣的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身處什么樣的環境,就易行成什么樣的習慣。身教往往比言傳的效果更好,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足夠重視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3.培養良好習慣的目標要貼近生活,直觀具體有實效
培養習慣的目標要“貼”是貼近生活,“小”是具體的,“實”是有實效的。我們通常培養的習慣分成三大類:生活的習慣、學習的習慣和與人相處的習慣。如生活的習慣要從生活中吃飯睡覺、穿衣洗漱開始作出要求;學習的習慣要從學生握筆和坐姿開始抓起;與人相處的習慣要從同伴間相互關心和幫助,學會謙讓,有好玩好吃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做起。
四 教育要統一要求,協調配合,不能各行其是
相同的信息重復地進入學生的大腦,容易使學生形成神經聯系,良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若一個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而另一個放縱,或者今天嚴、明天松,都難有收效。小學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不明白、不配合、不作為,學生就難以形成良好習慣的。現在城市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備受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的寵愛,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致使一些學生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注意觀察,密切配合,長期堅持,鼓勵引導,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有人說:“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可見習慣養成的重要性。“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于塑造,不良的行為易于糾正。一個人如果在少年時期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等習慣,將會終生受益。作為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把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當成一件關系學生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民族振興的大事來做。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