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是教師和學生協同合作促成的。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科學合理地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這些條件為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課堂氛圍 師生關系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29-01
英語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細致的過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在課堂教學中起著總領全局的作用。而課堂教學的成敗,關鍵在于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一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肯定的心理傾向。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并不是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首先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師的態度。”因此,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應把自己始終置身于學生群體之中,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促使他們在無拘無束的、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獲得知識。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可以從兩個方面努力:(1)教師把最好的狀態帶進課堂。一名教師在課堂上精神飽滿,神采奕奕,這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自然而然地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增強記憶力,達到與教師的默契配合。(2)建立師生之間平等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關系是不平等的,教師是課堂的控制者,擁有絕對的權威,這種關系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并且容易產生對教師的敵對情緒。教師要努力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對待學生,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己表達,從“要我學”逐漸進入一種“我要學”的積極狀態。這樣,良好的課堂氛圍才有可能形成。
二 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良好的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氛圍的重要保證。一名教師越能靈活地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還有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氛圍既輕松又活潑。良好的教學方法首先體現在精心的教學設計中,備課是第一步,備課要充分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這樣才能讓英語課堂真正地活起來。如在教學中開展豐富的英語教學活動,通過讓學生復述、回答問題、表演、討論、辯論等形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穿插一些游戲、謎語、圖片、歌曲等來增強學習的生動性,這些方法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善于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學習新的知識,從而實現新的突破。要多運用能鍛煉學生實際能力的方法,使其不斷創新,樂此不疲,不斷總結經驗,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三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指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心理感受,要多鼓勵和表揚學生,多給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英語環境,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過程。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在不斷地進步,有不斷成功的成就感。“表揚”這種技巧的運用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教學的質量。實驗證明,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在教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害羞、愛面子,總是害怕說錯,教師如果能給與一定的正面鼓勵和表揚,會大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 科學合理地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
教師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是通過評價的手段,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知和教師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導給學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面的評價,那么他內在的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生成就感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感,隨之而來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就會逐步提高,同時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反之,如果學生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就會產生消極影響,甚至會產生放任自流的消極因素,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教師除了要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和正面的鼓勵,還要隨時掌握整個課堂的節奏和氛圍,因此,教師還必須是一名很好的觀察者,隨時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中來察看他們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情況,以此來調節課程的進度和講授方式。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那么,良好的課堂氛圍就形成了。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