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在整個寫作教學板塊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對高中生的“表達與交流”共提出了9個目標,其中的第1個目標提到: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第3個目標提到: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從議論文寫作的角度看,這兩個目標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第1個目標不僅是讓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有正確的充分的認識,而且是為了讓學生能積累相對豐富的寫作素材,為議論文的寫作做好鋪墊。學生只有積累了相對豐富的寫作素材,才能使議論文的內容充實,否則文章就顯得相對空洞、干癟。
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相對應的是,《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說明》從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兩個層次對議論文寫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首先,在基礎等級層次上,要求議論文寫作“內容充實”,即要求議論文說理充分,論據充足。其次,在發展等級層次上,要求“豐富”,即材料豐富、論據充實,要求議論性文章有理有據,引證豐富,確切有力。
由此可見,不論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還是《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說明》都對議論文寫作素材的積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的確,一篇優秀的議論文內容應是充實的,材料應是豐富的,論據應是充足的,只有這樣才能使議論文有理有據,說理充分有力,透徹深刻,充分顯現文章背后隱藏的嚴密的邏輯性和深刻的思辨性。據此,議論文寫作素材的積累是議論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及有針對性的指導。
一 立足教材,跳出教材
高中階段的學生首先要學會立足教材,從教材中汲取養料,給自己的議論文寫作做好素材的鋪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將高中語文課程分成必修和選修兩個板塊,必修板塊包括5個系列,還有選讀教材;選修板塊包括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5個系列。這些教材中的內容不僅基本涵蓋了各種體裁、題材,而且擷取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所以這些教材就組成了一個面廣量大,資源豐富的素材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個現有的素材庫,讓學生通過高中學段的日積月累,將這些優質的資源納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進一步內化吸收,并且能夠靈活運用。
當然,立足教材只是議論文寫作素材積累的第一步,如果僅僅止步于教材,那么議論文寫作就可能會陷入題材“撞車”的困境,素材雷同,缺乏新鮮感,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教材作為一個知識的節點,由此發散出去,跳出教材,進一步擴大充實自己的素材庫,力爭建立具有個性特點的素材庫。在學習必修與選修教材時,學生會接觸到大量優秀的作品,教師也會在教授新課時對相關作者做一個簡單的有選擇性的介紹,以便學生對該作者有大致地了解,以便學生能夠相對較好地去閱讀文本并進行相應的鑒賞。但是由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對每一位作者都進行詳盡地介紹,不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手段對相關作者以及其他的作品進行更加詳細、深入的了解,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了解作者的個性與創作風格,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所屬的創作流派,并且對屬于同一流派的作者進行檢索、了解,并且要重點關注這些教材之外的內容,然后根據自己的興趣對相關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將這些經過個性化處理的內容納入到自己的素材庫中去,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題材的“撞車”,而且給議論文的素材使用增添新鮮感,也會為個性化的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立足試卷,歸納整合
在高中學段的三年中,學生會做大量的試卷,相對而言,這些試卷都是經過出題者精心篩選與編排的,所以這些試卷的質量相對較高,也是相對優質的資源。不過,在教學過程中,諸多學生可能只會把試卷看做是鞏固與檢測所學知識的一個有效的手段,自己做過的、老師講評過的試卷往往會被束之高閣或直接被丟棄,而不太會從議論文寫作素材積累的角度去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試卷,其實這是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優質資源的極大浪費,教師可以從寫作的角度去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溫故而知新。
如字音字形題中包含著許多新鮮的詞語,從議論文寫作角度去看,如果這些詞語能夠被運用到作文中,那么可以有力地增強文章語言的表現力。成語題中包含著大量的成語,成語自身的特點是言簡意賅、歷史悠久,而且有些成語背后都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極具故事性,這些都是成語的優勢。如果在議論文寫作中能熟練地運用成語,那么不僅可以使文章語言簡潔有力,而且可以增強文章論證說理的力度。語言運用題題型多樣,每一種題型都值得關注,因為許多語言運用題的題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議論文寫作的素材,完全可以直接“拿來主義”,充當議論文中的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其中仿寫句子這種題型值得重點關注,這種題型要求較高,不僅要形似,而且要神似,有些句子還包含比喻或排比的修辭手法,所以題干和參考答案本身甚至是部分學生的答案都是非常整齊、優美的句子。如果這些優美的語句能運用到議論文寫作中去,那么同樣可以增強議論文語言的表現力,使議論文的句式充滿變化與活力,或具有參差美,或具有整齊美,朗朗上口,充滿文學味。
文言文閱讀材料以人物傳記為主,這些閱讀材料都經過了篩選,不僅與高中學段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相適應,而且最能集中體現人物的個性特點。這些閱讀材料中的人物類型多樣,個性特點也非常鮮明,而且是瑕瑜互見,這既為學生學會辯證地分析問題提供了典型事例,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豐富的論據。與文言文閱讀類似,實用類文本中的人物傳記同樣值得關注。文言文閱讀材料主要關注古代人物及其鮮明的個性,而實用類文本中的人物傳記則主要關注現當代人物及其個性,這些材料恰好可以與文言文閱讀材料形成互補,不僅縱貫古今,而且包括天文、地理、數學、繪畫、音樂等諸多領域。如果如此豐富多彩的素材僅僅被看作是對知識點的檢測材料,而忽視其在議論文寫作中作為優質素材的重要作用,這實在是可惜。
試卷中作文題同樣是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在作文題中,題干往往會有一段導語,這些導語或是名人名言,或是事實性材料、評論性材料,或是一段排比句、比喻句,或是一段富有哲理的話,形式多樣靈活,內容廣泛,思想深刻。這些材料無論是從同一個角度對文題進行解讀,還是從不同角度對文題進行解讀,本身都是文質兼美的寫作素材,可以作為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來積累。
三 立足雜志報紙,有所選擇
作為高中學段的學生,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喜愛的一份雜志報刊。如《讀者》《青年博覽》《南方周末》等都是學生比較喜愛的雜志,這些雜志各有所長,不過基本都是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縱貫古今中外,包羅世界萬象,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加以選擇,但是一定要堅持深度閱讀,而不能是快餐式閱讀。在深度閱讀過程中,力爭對古今中外的美文進行有選擇性地摘抄與點評,對社會萬象形成自己的認識、思考與評判,這樣不僅能保證閱讀的質量,為靈活運用所積累的素材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能不斷提升自己思維的品質,保證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保證議論文富有個性色彩。
總之,積累豐富的素材是衡量議論文寫作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素材豐富才能保證論據充實,引證豐富,才能保證議論文說理確切有力,使議論文的觀點和表達充滿個性。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