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的有效性,是指在學生學習的某一階段,以鞏固、梳理已學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個過程。在本學期,我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用講、練、測相結合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成績,具體做法如下:
一 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縱觀近年來的高考試題,考查的重點都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是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部分,試題的分值特別大,而且基礎知識的熟練運用也是做好拔高題的一個前提。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復習效果,我在四本必修書的復習中,每課的內容用一節課復習完,要求學生在下節課之前全部背會,第二節課我用15~20分鐘對這一課的內容進行填空測試,每一課都有50個填空,測完后我當天就改出來,對成績優異的前幾名學生予以獎勵,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予以鼓勵,以此來激勵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事實證明,通過這種方法,循序漸進,再結合平時我細心、耐心的講解、答疑解惑,可以使學生逐步樹立學習自信心,由此可不斷提高學生復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政治成績。
實驗班的學生很聰明也很自覺,老師講過的題如果再測,基本上都能回答正確。如學生測有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時,通過訓練,基本上有一半的學生已完全掌握,可以得滿分;如測“政府”的相關知識時,通過我講解怎樣用這部分知識來答題,然后讓學生通過做題實際操作運用,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這部分知識,再遇到類似的考題時學生就能很快地做出來。政治課的學習既要多記,也要多練,記是練的基礎,練是記的實際運用。還要教師嚴愛有度,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要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而這一切都要通過老師的耐心幫助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才能做到。
二 要認真批改試卷
通過批改試卷,了解學生哪些知識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把學生做得好的和做錯的題都記錄下來并加以統計,尤其是客觀題,對每個學生每道小題的得失分率要心里有數,幫助學生找到錯誤的癥結所在。
三 處理好課內和課外的關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礎比較好,如實驗班的學生,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兩步,并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基本上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如普通班的學生,那就要投入較多的時間來做好第一步,除了課內要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還要安排好課外時間。如抽出時間記憶知識點和知識框架結構、抽出時間做一定量的習題、抽出時間理解和消化課本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等。在時間的安排上,前一類學生的課外時間投入最好是每天一個小時左右,而后一類學生的課外時間投入最少要兩個小時,用40分鐘時間記憶、40分鐘理解、40分鐘做題,等到基礎知識牢固了,可以適當地減少課外時間的投入。那種靠考前突擊記憶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實踐證明:如果平時沒有時間,那么考前更沒有時間,也沒有好的心態去記憶,要把功夫放在平時,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
四 注意時事政治的積累
從教師方面來說,要加強對《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和高考試題的研究,把握好復習備考的方向。落實基礎要對主干知識進行深化、擴展和推移,在深鉆細研考試大綱教材的基礎上,對基礎知識和重點、難點做全面、詳細的梳理,牢固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列出各章節的復習提綱,形成知識網絡,從而對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對各類題型進行歸類訓練,弄清各類題型的答題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誤。要開拓思路,盡可能地把與本題目相關的內容列舉出來,然后加以適當選擇;還要弄清題型的變化特點,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靈活變通的能力。
五 要安排好復習時間
要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時間。在我校,第一輪復習時間總體為5個多月:8月中旬至9月底月考之前復習必修一《經濟生活》,10月底月考之前復習必修二《政治生活》,11月底月考之前復習必修三《文化生活》,剩下時間至烏市一模之前復習必修四《生活與哲學》以及四本必修書的總復習。考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突破相對薄弱的部分,根據自己記憶力較好的時間段記一些較難記的東西,找出自己理解力較強的時間段做一些自己認為較難的試題。
總之,就是需要老師想各種辦法,通過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來不斷提高學生的成績。但這就要求老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還要不停地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思想動態,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當然,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做到以認真的付出得到豐厚的回報,由此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