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生命的奇跡系列之一更生的雄鷹》這樣一段視頻,其中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在我們的生命里,有時候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更新的過程。必須把舊的習慣,舊的傳統拋棄,使我們可以重新飛翔,只要放下舊的包袱,學習新的技能,我們就能發揮潛能,創造新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氣與再生的決心。\"我們在敬畏生命的同時,更感慨于生命要體現價值。身為教師,我們應怎樣\"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應教授學生怎樣的技能去面對未來?我覺得教師不要拘泥于現有的教學模式,以不變應萬變,而是要突破、創新,探索出一條與時俱進的課堂改革之路。
1課堂為什么要改革?
1.1當今教育發展的總趨勢。
1.1.1教育目標的設定。
現行的教育目標即實現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1.1.2教育發展的趨勢。
當代教育發展的總趨勢是\"教育走向對話,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學習共同體。\"這就意味著學習不能再走填鴨式教學,不能再閉門造車,而是要有一個大的教育觀。
1.1.3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共經歷了八次基礎教育改革改革,新課改的中心任務就是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從以往被動地接受知識向自主探究和發現知識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自主學習。
1.1.4高效學習的遵循。
很多教師及專家都知道\"學習金字塔\"的原理,它清晰地展示了被動式的學
習遠不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高效。
1.2各名校教研的可喜成果。
全國范圍內的各個名校已走上了課堂改革之路,如:黃岡中學:精講巧練,以練引講;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汨羅中學:剛性管理,學案學習;
昌樂二中:271……學生不但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整體能力。
2課堂要如何改變?
2.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1.1凡是學生能自學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學。
2.1.2凡是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就盡量讓學生提問,不要由老師口中說出。
2.1.3凡是學生能自己觀察到的,要盡量讓學生去觀察。
2.1.4凡是帶有結論性的觀點,要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研究去得出。
2.1.5凡是能利用學生好奇心去開展想象的活動,要盡量讓學生去想象。
2.1.6凡是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表達。
2.1.7凡是學生能用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
2.2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相信每位教育工作者也都對\"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一漁,終身受用。\"這句話并不陌生。課堂上教師的主導地位就是要集中力量點撥、講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易混、易錯、易漏點,講學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講學生解決不了的。
這樣的課堂要求教師要更充分地備課,更全面地預設,更好地駕馭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綜述證明,我們的課堂要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現結合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經驗,淺談一下學案導學的具體做法及點滴收獲。
3學案導學的具體實施:
3.1創建小組——我們將班級學生科學地合理地劃分為四人小組,這四名成員根據學生愛好、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習自覺性等合理分配在一個小組,這樣做的主要初衷是讓\"以兵帶兵,以兵教兵\",讓人人得到提高。
3.2獎勵機制——有賞識才能有進步。班級是這樣設立獎勵制度的:每堂課下來,會為聲音宏亮,有獨特見解的個人頒發\"金話筒\";每個4人小組有一張積分卡,一星期一總結。個人發言積1分,小組共同發言則積4分,一星期下來,積分最多的小組會獲得獎狀。孩子們累積一定的金話筒、獎狀數量后,就可以到科任老師那里換取禮物。學校各班的激勵制度不同,但異中求同的目的只有一個:培養有見解、全面發展的學生。細化的制度在各班開始實施后,我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有了目標,更有了沖勁。
3.3自主預習——我們以往的預習只關注認準音,會組詞,讀通文。現在的預習關注幾點:
3.3.1關注學生對課文中新詞及關鍵詞句、文章的初步理解,也就是個人初步感知、思考的過程。
3.3.2拓展內容的搜集,如與本文相關內容的查找,然后對重點內容的篩選,再到消化吸收的過程。
3.3.3真實地反映不會的內容,并做好標記。實際情況不同,各班的方式也不同。有的班采用標記法(——~~~),有的班采用粘貼法,我班主要采用的是螢光筆(用不同顏色的螢光筆畫出相應的預習內容)。不會的畫\"?\",課上重點交流。[家庭輔導時1、切記讓孩子照搬照抄,或直接硬性理解,家長要做引導者。2、預習的理念要更新,實在不會的可以在校解決。]
3.4合作探究——以往的課堂上,老師總是喋喋不休地講,學生無可奈何地聽,最后能吸收多少,就看老師能灌進去多少了。實行學案導學后,各小組圍繞老師提出的中心問題展開充分的討論,人人發表觀點。如果有疑問,先組內解惑,如解決不了,可以在匯報交流時向全班同學提出,如果全班無人能解答,老師就要出面解決。課堂上以個人自學、同桌對學、團體群學、展示交流為主要途徑,以便提升整體學生的發展。學生們在組內群力群策,合作共贏,在組與組的較量中展開競爭,不斷攀升。課上,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效果也大大提高。
3.5匯報展示——匯報交流時,以小組的姿態面對全班分享學習成果,這個過程中,其它組同學可以補充、質疑、評價等,以形成思考和互動的氛圍。全體師生需要全神貫注,才能達到有效互動。因為各班都有不同特色的積分卡,孩子們在合作、競爭中為自已組爭取榮譽,又向榜樣小組學習方法,借鑒經驗,各小組都形成了合作共贏的凝聚力。匯報時,師生間、生生間要做到真誠地、針對性的評價。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評價時,我們更關注、強化學生的站姿、禮貌用語、聲音表達,甚至眼神的傳遞等,
最初的階段,孩子們是不敢說,不會說。在老師們不斷地賞識與鼓勵下,孩子們慢慢地敢說、能說了,我們正在引導孩子如何會說,就是簡潔明了地說,有條理不紊地說,自信滿滿地說,結合實際地說,有獨特見解地說等,讓孩子們逐步走向更高層次地互動交流。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3.6課堂檢測——教師會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梳理出幾個綜合性較強的檢測題,于下課的最后幾分鐘出示,當堂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掌握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7作業超市——每節課下來,我會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布置分層次的作業。熱愛閱讀的學生可以讀相關的課外讀物;喜歡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續編或配插圖的方式畫一畫;愛好寫作的同學也可以寫一寫等。較以前相比,作業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更是愛好的延伸。
兩年后的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在課常上是那么地自信,那么地樂學,對于問題的理解更是語出驚人。一方面從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來看考試情況,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程度以及閱讀問題的理解,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另一方面從全面發展角度來看,孩子的語言更精準,觀點更鮮明,學習更主動,眼神更堅定,地位更平等,身心更健康。
這兩年的學案導學課程改革之路,帶給我們師生的是學習的樂趣與人性的和諧,這種教學模式,讓我們教育工作者與教育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這種美好的教育理想漸行漸近。在這個實現的過程中,只要我們肯改變,肯堅持,肯相信學生,學案導學的課堂必將成為\"自由、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天地。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學生們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就會如同再生的雄鷹一般,經過痛苦而掙扎的自我蛻變,遨游在更為遼闊而美好的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