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行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作為教師,要培養素質全面的學生,必須從培養學生自尊心開始,要善于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創造的愿望和創造的意識;在教學中注重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好奇心和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引導學生不斷思考,開闊思維,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 尊重 鼓勵 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行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使其主動、活潑、和諧地發展,如何在數學課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在此,我談一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要學會尊重學生,保護學生創造性發展。
《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方法解決問題。\",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起平等、民主、信任的師生關系,在和藹的氣氛中學生會大膽質疑,大膽實踐,勇于創新,使每個學生朝有利于社會的方向發展。教師應該把一切能給學生的機會都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發現,要學會冷靜處理,對回答問題錯了的同學不訓斥挖苦,對標新立異的學生不諷刺打擊,對質疑的同學不敷衍了事,多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把想法、做法、思維過程展示出來,這時候教師就可在學生對知識的大膽質疑中,在學生動手實驗中,在學生的有理有據地向師提問,發表觀點中,欣賞到學生的進步和素質教育的成就。反之,如不尊重學生的個性,生硬地以一個模子塑造學生,就會扼殺個性,長期下去,就會扭曲人性,扼殺創造性。
2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關鍵,沒有創造意識的人不可能產生創造思維,掌握創造方法和創造成果。教學中,教師要幫助每一位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潛能,鼓勵他們樹立\"我能行\"的信心,努力為他們提供獨立探求知識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尊重他們提出的各種見解,讓他們品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有創新的可能,從而燃起求知和創造的烈焰。
班里有個男生平時表現很不起眼,一次在剛學完用方程解應用題,進行練習時,有一道有關\"雞兔同籠的應用題\",用方程解起來計算過程很繁,這個男生說:\"用算術法一下子就做出來了,非常簡單。\"一下子,同學們就都笑起來了,嚷著:\"剛學會用方程解應用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呀?\",那位男生小聲說:\"那多麻煩!\"我用贊賞的目光看著他,然后請他和老師做個比賽,同學們來做裁判,看看誰解的快。結果他只用了兩步就解了出來,而我卻寫了半塊黑板。我對同學們說:\"你們看看哪種方法更好呢?\"同學們都說他那種方法好。我接著說:\"為什么我們不選擇好的方法呢?\"我對他說:\"看,你比老師強。\"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卻增長了這個同學強烈的好奇心,他的數學越學越好,成了數學課上的活躍分子,還常常做一些思考題。
3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創造欲望。
好奇心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中學生的年齡特征使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發現、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悟所學習的知識,要注重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好奇心和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究當中去。
例如:我在教學北師版初中數學第七冊的《勾股定理》時,在課前通過運用課件演示一個動感的畫面:一只螞蟻沿著一個圓柱體爬行,并用變色、閃爍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討論怎樣計算出螞蟻從點A爬行到點B的最短路程?這時學生個個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多種多樣的方法,還積極動手操作、驗證。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有所創見,有所發揮,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課堂練習的環節中,我創設如下情景:2008年第14號強臺風\"黑格比\"于2008年9月24日早晨6時45分在廣東省電白縣陳村鎮沿海地區登陸,這個強臺風具有路徑穩定、移速較高、強度較強和破壞力大等特點,登陸時把一棵大樹從離地面9米處吹斷了,大樹的頂部倒在了離樹根12米處。然后我讓學生們討論:這棵大樹原來有多高呢?并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們在學習小組的討論交流后,通過分析題意,展開聯想,然后結合學習的知識,構造出了一個直角三角形,最后通過應用勾股定理解決了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生活中 \" 找數學\" ,\" 想數學\",\"解數學\",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了數學的實用性。
4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爭論是學生各抒己見,講明自己觀點和道理,從而得出真知的一種方法,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爭論,有利于形成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針對教學中的疑難點,教師應該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但是初中學生的符號感和空間觀念比較模糊,再加上應用意識薄弱,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設置爭議情景,通過創設反思性的問題,,既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又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表現自己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了勾股定理后,我出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是3和4,那么它的第三條邊是多少?多數學生一看此題,立刻聯系到勾股定理 \"勾3股4弦5\",從而推導出答案是5;還有學生提出不同觀點,指出前面那些同學忽略了另外一個情況:4不一定就是直角邊,它還可能是斜邊。到此,教師合理引導學生體會數學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師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教師要有寬廣的胸懷,有時學生一時沒有理解,認為教師錯了,我總是微笑面對,耐心傾聽,然后逐一解答,直到學生真正心服口服,使得班里形成學生之間爭論,師生之間爭論的良好學習風氣。班里有一個同學,專愛給教師挑錯,喜歡與眾不同,學生都說他\"多事\",而我認為,這只是他表現自我的欲望表現,是一種具有創新精神的表現。對他挑出的錯,我都先接受,再分析,確實是我錯了,我態度誠懇的認錯,而一些\"雞蛋里挑骨頭\"的事,我也絕不理直氣壯反駁。漸漸地,他的口氣變了,不再是挑毛病,而是探討、詢問的語氣,后來在做練習題時,他總會想出多種解法,以顯示他的與眾不同,我亦對他進行適當的表揚、鼓勵,使得他的思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培養了他的創新能力。
5鼓勵學生解題策略多樣化,開放學生思維空間。
我們的數學教學易忽視數學的實際應用,常常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于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因此,鼓勵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便是促進每一個學生能開放思維空間及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我在八年級數學《相似圖形》的教學中設計了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測量旗桿的高度。我通過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對測量這些不能直接度量的物體的高度,進行合理的設計測量方案(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構造數學模型: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戶外的實際測量。學生們通過這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使學生能綜合運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質定理來解決實際問題,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同時,學生在分組合作活動中以及全班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了數學活動的經驗,使學生進一步開放學生思維空間。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作為教師,要培養素質全面的學生,必須從培養學生自尊心開始,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在學生的獨特個性中發現創新的火花,注意個別對待,因材施教,要善于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創造的愿望和創造的意識;在教學中注重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好奇心和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究當中去。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引導學生不斷思考,開闊思維,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