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遷移是指學習者在某些材料或活動中,所獲得的學習結果對其它的學習產生的影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溫故知新\"等等都是指出學習遷移的道理。
學習遷移現象在數學教學中廣泛存在。例如:加法的學習影響乘法的學習,有理數的學習會影響代數式的學習,而代數式的學習又會影響函數的學習,平面幾何的學習會影響立體幾何的學習,等等。不僅如此,在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之間也存在著遷移現象。
遷移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先前的學習對以后的學習起促作用,這種遷移稱為正遷移;另一種是先前的學習對以后的學習起干擾作用,這種遷移稱為負遷移。認識這種遷移規律,對教學效果將會產生較大影響。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正遷移對學習的促進作用,效果顯著。我的做法如下:
1利用數學學習材料的相似性,提高對已有知識的概括水平,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整合,形成正遷移
學習材料之間包括的共同因素愈多,遷移就愈容易產生。學習的遷移,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辨認新的課題,并把新課題納入已有的知識經驗系統中的過程。對已有的知識、經驗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尚未認識的某些同類新知識的實質,并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經驗系統中去,從而發生正遷移。
數學教學在公式法則的導出過程中,能否激活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以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注意抓共同因素,通過共同因素來促進正遷移,這將有利于學生順利地學習新知識。
2進行適當的心理誘導,形成有利于正遷移的定勢
定勢也叫\"心向\",是先于一定的活動而指向一定活動的動力準備狀態。定勢本身是在一定活動基礎上形成的,它實際上是關于活動方向選擇方面的一種傾向性,這種傾向性本身是一種活動經驗。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用知識的準備狀態,便是一種定勢,它可以促進正遷移的發生,也可以促進負遷移的發生。如果定勢與所要解決的問題相適應,則定勢就發生積極的作用,產生正遷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定勢的積極作用,循序漸進地安排具有一定變化性的問題,形成促進學生掌握數學規律及形成數學方法。
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充分注意正遷移及其產生作用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減少甚至防止負遷移的消極影響,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對遷移的影響,要通過舊知識的復習,用啟發、聯想、提示乃至暗示等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題的有關知識上來,進入有利于學習新知識的狀態,形成正遷移的定勢。
3注意數學思想和方法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遷移品質
數學的問題浩如煙海,千變萬化,教師和學生不可能對所有問題一一作解,這就要求教師交給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鑰匙\"——數學思想。如: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方程的思想、極限的思想、轉化的思想、類比的思想、歸納的思想等都是數學思想的靈魂。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在數學活動和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其思維能力。
數學思想和方法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中學數學中用到的各種方法都體現著一定的思想,但數學思想是屬于數學觀念一類的東西,比較抽象,而方法較具體,它是實施有關思想的技術手段。因此,通過對數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以達到對數學思想工作的\"了解\",是使思想與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遷移品質。
通過以上重要方法的學習,使學生充分領略了數學思想的風采。同時,數學思想的指導,又推進了數學方法的使用。 無理方程的實質就是把無理方程轉化為有理方程,轉化的方法就是把方程兩邊同時乘方或換元,原方程結構復雜,兩邊平方不會達到目的,因此只有換元,而本題換元需要有一個巧妙的構思,這個構思過程使學生對換元法理解得更深刻了。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有意識、有目的地挖掘出隱含在基礎知識中的數學思想,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結論的探索發現和推導過程、問題的探究解決過程,讓學生領悟、體驗、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只有用數學思想武裝起來、具有良好思維品質的學生,才能在解決問題時有遠見和洞察力,游刃有余地進行知識遷移。
4創設遷移氛圍,提高遷移能力
一個學生,通過教師平時的課堂教學或輔導,能夠了解和掌握許多學習方法。但學習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學習遷移的形成。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但不能將其應用到具體學習過程中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在立體幾何學習中,學生熟知\"割補法\"是求錐體體積的常用方法,但在具體解題時,有一些學生就是不會根據問題的特點,合適地通過\"割、補\"來尋找\"已知\"和\"目標\"的紐帶,從而達成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積極創設遷移氛圍,有意識地注意給學生提供靈活使用學習方法的機會和條件,成為提高遷移能力的關鍵。
在教學中,教師重視遷移教學,就能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促進知識的遷移可引導學生上課時主動求知,課后主動練習,使學生逐步做到\"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辯\",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