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每個人從事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興趣所引起的,有了動機、興趣才能去從事各種活動,從而達到一定的目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化劑,在學生的認識過程與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課堂參與積極性高。因此,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
1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敢于創新。
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為每一個學生創設形形色色的舞臺,營造一種師生之間和諧、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數學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肯想、敢想的情感。對學生中具有獨特創新想法要特別呵護、啟發、引導,不輕易否定,切實保護學生\"想\"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這為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這種內在力量顯示出來,使學生看到一個\"快樂的數學王國\",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對數學產生深刻的興趣。如在教學\"20以內個數的認識\"時,我出了這樣一道題:同學們排隊做操,小華的前面有5個同學,后面有8個同學,這一隊一共有多少同學?讓學生解答,結果學生們不假思索的告訴我:5+8=13(個)。看著學生們一個個神氣的神態,我并沒有急于表態,而是講了一個故事:兔媽媽帶小兔們到草地上去做游戲。天黑了,兔媽媽讓小兔們把隊伍整理好準備回家。她認認真真的數了數,大吃一驚:\"不好,丟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細細數了一次,小兔卻一只都沒少。為什么14只兔子變成了13只呢?這時學生們頓有所悟,邊笑邊喊:\"兔媽媽把自己都忘了數了。\"也正是此時,學生們馬上意識到剛才那道題存在的錯誤。紛紛表示怎么把小華給忘了。如此妙趣橫生的數學內容,當然深深的吸引了學生。此外,還可以組織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算,一題多編等活動,顯示出數學特有的內在力量,喚起學生對之產生深刻的興趣。
2用數學的應用價值調動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小學數學中的許多知識,也都直接或間接的應用于人們的生活領域和生產實際。因此,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要講來源,講用處,通過聯系實際,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學起來自然有親切感、真實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產生學習興趣。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可設計讓學生很快翻書找到指定頁碼的練習;應用題的練習,要盡量設計解決生活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又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擺了好多商品,琳瑯滿目,選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貨員,其他小朋友先仔細觀察這些商品的價格,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使課內的數學知識得以鞏固。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會創新
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欲望。創新教育就是使每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創造能力,并在創造活動中感受到創造的愉快和歡樂。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中,總是要設法為學生安排\"創造\"的機會,并使各類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例如\"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進行到綜合練習這一階段時,讓學生回憶近期學過的內容,自己編題。學生們都迫不急待地要講出自己編的題目。有的說\"9十4\",有的說\"18-9\",教師將這些題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組完整的綜合練習題。學生們計算著自己編出的題目,情緒很高。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教師在重點輔導時,多給予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和多種鼓勵,慢慢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他們感覺到自身的價值。
4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只不過是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什么創新可言。因此,其知識更新的\"內化\"程度很低。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教學中如果養成合作的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補充,而且增強了交流及整體競爭意識,也利于激發學生自我創新精神的形成,發揮自己的創新才能。
例如:教學\"圖畫應用題\"時,讓學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歡的學具擺出一些圖畫,讓對方編應用題,看誰擺的圖畫能難倒對方。學生為了表現自己,都積極參與,擺出不同的圖畫和編出不同的加、減法應用題。與此同時,我還請了5位男同學和4位女同學出來,讓學生思考:能編出幾道應用題?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編出了:①有9 個同學做游戲,其中5個是男同學,女同學有幾個?②有9 個同學做游戲,其中4 個是女同學,男同學有幾個?③有9 個同學,走了3個,還剩幾個?④教室里有9個同學,走了6個,現在有多少?⑤有5個男同學,4個女同學,一共有多少個同學?……等應用題。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努力抓住這一點,具體的應用到每一個學生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