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長培訓貴在實效基礎上的優效。做到這點,就要努力追求培訓內容的切合實際,從培訓機構確定內容與校長在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相結合,設計培訓內容;講究培訓形式的靈動,做到講究效果的形式多樣,確保參訓學員的切實提高;注重引導學員實踐,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提高素養。
【關鍵詞】培訓實效 適切 靈動 實踐
懷著激動和渴望,我有幸參加了某地\"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崗位培訓及提高培訓\"學習。在寶貴的一個多月的集中培訓與分散研修的日子里,我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強化了學習與研究意識,而且也讓我對自己今后的努力有了明確的方向。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對如何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注重培訓形式的多樣化,最終實現培訓的實效性,常常讓我陷入沉思。如同我們所從事的任何工作一樣,\"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下面談談自己的三點思考。
思考一:培訓內容,適切的才是更好的
培訓內容,\"適切\"為要。所謂\"適切\",就是做到——
第一,課程要按照國家規定的校長的使命與職責設置。如:根據中小學校長的主要職責所需要的專業素養安排培訓內容。
第二,按照當前教育改革對校長提出的新要求安排培訓內容。如有的校長就從自身的管理實踐,提煉出了校長的八大使命——發展使命:領導并實現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文化使命:學校的根本價值在文化;謀劃使命:不斷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創新使命:快速發展學校的路徑選擇;人才使命:傾力建設優秀教師隊伍;課程使命: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數字化使命:緊緊跟上信息技術時代;承上啟下使命:為學校未來發展準備條件。[1]這些寶貴實踐,能給校長極大啟示。
第三,按照學員的迫切需求設置,按照當前我區教育教學改革現實中的難點、熱點、盲點問題,開展培訓、研討,實現\"按需培訓,學以致用\",真正體現校長培訓的主體參與性和培訓的個性化。
校長培訓的目的是什么?我認為,就是要讓校長們通過學習培訓,具備先進的辦學思想和教育思想,樹立職業意識和職業追求,懂得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基本知識與要求。此次培訓安排了\"專家專題講座+一線校長的經驗交流\",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但是,總覺得理論和實踐有點脫節,不太符合學校實際;安排了\"交流研討、考察實踐\",又總覺得實效性還可以更強些。
做到培訓內容適切,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校長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必須剛性掌握的東西。二是學員在校長崗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的需求。比如:學校文化建設與特色打造、文化建設中的常規管理、管理隊伍與教師隊伍的提升、有效的校本教研與教師備課、學生養成教育與提高質量、輕負高效的優質課堂、對教師職業追求的引領、和諧校園的構建……
如何做到培訓內容貼近學員需求?可以采取上級主管部門和培訓機構確定培訓課程與征集學員所需課程結合的辦法。征集學員需要的課程,可以在培訓前書面征集,每人擬出自己迫切需要解決的若干問題或專題。也可以是調查問卷的形式,可以把問卷設計得詳盡一些,內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每位校長必須有一定的學科專業做支撐)、組織管理、領導決策和專業發展等,每個版塊又可以設計詳細的內容,讓校長們能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充分的選擇,得到最能反映校長們需要的問卷表,實現問卷最大效能發揮,克服形式主義。然后由培訓機構統籌安排,確定課程,精選講課老師。這樣,培訓課程可能更貼近學員需求。
思考二:培訓形式,靈動的才是更好的
近幾年來,從\"國培\"到市、區級,各種校長、教師培訓力度越來越大,表明了各級對提高隊伍素養的堅定決心,令人欣喜。但是在培訓中,突出的問題表現為授課形式單一,基本上是專家講,學員聽的\"授受式\"教學,缺少師生互動,缺乏學員之間的思想碰撞,缺少學員實踐資源(成果)的共享。各種培訓,都要求\"實踐活動\",但操作中卻往往流于形式。校長也好,教師也好,參加一次培訓很不容易,學員要珍惜,培訓者也應珍惜。所以我認為,培訓要追求靈動,目的是增強實效,實現培訓效果的最大化。
我們常常要求教師,一節課上完后,要留下逗號、省略號,不要畫上句號。借鑒到培訓中,就是要引發學員思考。曾讀過一個經典的培訓案例——在某師大一個\"參與式\"校長培訓班上,培訓的主題是\"如何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學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長被要求回答的一個情境性題目是:當一位教師與一名學生發生爭執,到校長室去評理的時候,校長該批評教師還是批評學生?據說這位校長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當然是批評教師,因為學生是學校的主人。這個問題引發了校長們的思考。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認為,學校應該\"教師第一,學生第二\"。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實施都是通過教師實現的,學校做好了\"教師第一\",教師才能\"學生第一\"。[2]不是嗎?學校以教師為本,教師心情舒暢了,自然有主動性、能動性,就會以學生為本,就能用幸福傳遞幸福,用美好塑造美好。須知,學生可以\"近朱者赤\",也能夠\"近墨者黑\"!培訓如果能留下省略號,引人思考,應該是我們的追求。
實現培訓形式的靈動,如:全體學員參與的就某個難點熱點問題在自己實踐中的\"專題成果交流\";專家講課中插入拋出問題后的師生互動;學校教育教學案例呈現后的研討;情景再現式的問題解決;到薄弱學校(各種培訓一般都是到好學校)現場觀察問題診斷思考解決途徑從而提升校長素養;到優秀學校觀摩學習對比自己學校差距促進改進管理、任務驅動式的\"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思考三:效果評價,踐行的才是更好的
我們常常強調\"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但事實上,不管是教師,還是校長,許多理念他們是知道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有些是\"耳熟能詳\"的。但是\"知道理念\"與教育教學行為之間的差距巨大。原因何在?缺乏實踐,缺乏一門心思的扎實實踐。
扎實實踐,必須想做、能做、堅持做。\"想做\"是前提,\"能做\"是保障,堅持做才有效果。在做中學習,在做中研究,以研究的態度做,知行合一,是解決上述癥結的唯一良方。
想做,首先必須解決職業追求問題,熱愛這個崗位,熱愛教育事業。這絕不是大話、套話。\"熱愛\",表現在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中,一目了然。\"德藝雙馨\"是人們對頂級藝術家的褒揚;\"德高望重\"是對一個人人品學識的高度評價;\"德才兼備\"是選拔干部的標準……其中,都有\"德\",且為先,足見其重要!\"德\",就是有崇高的追求,奮發向上的精神,\"想做\"理所當然自在其中。
能做,必須要有一定的專業素養支撐。就校長而言,要有當好校長的專業本領。
落腳到我們的校長培訓,看效果我認為要注重兩個方面:第一,集中培訓時的表現。第二,教育主管部門和培訓機構后續跟進看管理效果——培訓前你提交的問題、困惑在實踐解決嗎?培訓中得到的啟發在實踐嗎?你帶領的學校(或副校長分管的工作)有新的變化嗎?這樣,培訓前帶著問題來,培訓中尋求問題解決思路,培訓后實踐解決問題,形成系統,實效性就能大大增強。
【參考文獻】
[1]李金初.當代校長的使命,[J].人民教育,2009(23)。
[2]薛美瓊的博客http://se.risechina.org/kcsy/jscz/200709/1343.html,李希貴.教師第一學生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