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手機網絡技術應用的全面深入,手機微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手機微信對大學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校園輿論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研究手機網絡發展的趨勢,樹立主動探索微信教育功能的理念,構建利用微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扮演好引導微信輿論方向的角色,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間。
【關鍵詞】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024-02
隨著微信作為一種新興信息傳播及交友工具的出現,大學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人際交往等都出現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情況和新規律。智能化手機的普及,使得微信發展迅速。中國互聯網絡中心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較2012年底增加800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而微信在智能手機中的滲透率接近100%。據騰訊系列軟件2014年公布的數據:完全基于移動端和智能機的微信用戶達6億,微信月活躍用戶達到1.9億。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72.8%的高校學生使用微信。微信受到越來越多高校學生的青睞。微信是基于無線電通訊以及網絡技術革命而形成的一款手機軟件,它可以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正以其強大的功能全面影響著大學生。
一 利用微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大學生是應用新媒體的主力軍,他們對周圍的新生事物極度敏感,能很快地接受、適應,并融入新媒體環境。他們操作使用各種新型媒體的能力較強,并擅長在此基礎上對媒體內容進行技術處理或者內容增改。大學生思想受新媒體的影響很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搶占新媒體陣地,無疑就會失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
1.新媒體正在全面影響大學生
微信為什么能深刻影響大學生呢?究其原因,(1)微信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話語平臺。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各類微信群。在微信群平臺上,任何一個大學生都可以發布自己關注的信息,自由發表觀點,這改變了傳統大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2)微信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互動的交流方式,人與媒體之間的關系也由單向的接受與被接受關系轉變為雙向甚至多向的交流方式。微信在傳播方面具有動態性、即時性、互動性和多點對應性等優勢。
2.掌握新媒體才能引領當代大學生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建設祖國的重任不可避免地將落在他們身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社會面貌、民族精神和社會文明程度。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手機網絡技術與傳統工作體系和工作模式相結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 利用微信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積極建設手機載體。手機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交流工具,手機網絡平臺的普遍應用,使大學生更愿意用這一便于攜帶的移動設備來獲取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保持與大學生的電話、微信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并進行及時的疏導教育。
1.控制微信輿論
在各類大學生微信群中,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加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隨時關注新聞事件,努力把握社會和學校熱點問題,及時更新微信信息,進行相關引導。當一個事件、話題或議題出現在微信上時,要在各類觀點出現前,發布真實可靠的信息,提供有利于各類事件解決的議題交給學生討論評議,要對一些不良輿論開展有針對性的評論,讓主流輿論在統一良性的軌道上運行。教育工作者還可以組織開展一些內容新穎、主題積極向上的討論,讓學生們在親切、寬松的氛圍中討論問題、獲取知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要努力成為話題引導的權威信源。其次,要鼓勵高校社團積極進駐微信。高校社團是基于大學生的興趣愛好而組合的群體,因此,以社團為基礎建立微信社團,其信息的發布和話題的設置相對較容易,更能激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動。
2.將榜樣的影響注入微信中,樹立身邊榜樣
50年前,毛澤東同志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到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榜樣的力量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傳承著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爱敶卒h”郭明義身上,同樣閃耀著精神力量的光輝,他的行為感染、觸動了身邊的人。郭明義的愛心和善舉也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幸福就這么簡單》中記錄了郭明義對雷鋒精神的理解和實踐。當別人以為他瘋了、傻了的時候,他嚴肅地提醒對方:你雖然有二十年黨齡,但也許你已經二十年沒看過黨章了吧?當孩子問他為什么總能發現比自己家庭更困難的人的時候,他淡然地回答,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見;當妻子責怪他對家庭照顧得太少而對別人關心得太多時,他會略顯慚愧地回答,看到別人比我們更苦更難的時候,我總不能把頭扭過去,裝作沒看見吧?他的這一句句反問讓提問者信服。對話讓榜樣的力量彰顯出來。
新時期,要創新學習榜樣的載體和方式,特別是充分發揮手機媒體的優勢,利用網絡平臺,擴大榜樣人物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如微信群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有針對性地策劃主題人物,主題人物要結合青年學生的群體特征,結合學校的特色和地域的特點,吸引青年學生參與學習。此外,可以在微信圈中加入身邊的榜樣,讓榜樣鮮活地存在于青年學生的身邊,榜樣的一言一行,可以通過微信及時發布出來,微信實現了榜樣和群體的實時對話,對話的核心是各方內心世界的敞開,在相互接受與傾訴的過程中實現精神的相遇、相通。這種方式擴大了榜樣的影響力。
3.利用微信實現實踐教育和媒體體驗的結合
校外社會實踐教育資源豐富,社會性、現實性強,在社會實踐中更能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大學生樂于參與,效果好。校外實踐教育活動有調查、參觀、服務等。學生可以通過調查、參觀了解國情、民情。如可以組織以弘揚革命傳統為主題的調查、參觀活動,包括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紀念館,訪問老英雄、老模范等。還可以參觀先進企業、建設成就展覽、文明新村等。要充分利用當地歷史資源、文化資源和歷史成就,對大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教育。與此同時,還可以開展實踐基地建設,如延安紅色教育基地,挖掘延安文化地脈,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延安紅色文化走廊。把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鳳凰山舊址、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作為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
由于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徑是網絡,微信已成為大學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在設計實踐教育時,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將實踐教育和媒體體驗相結合,給大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表達、自由展現、角色體驗、責任體驗的平臺。所謂媒體體驗,是將新媒體技術研究、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等功能合而為一,讓學生在受教育之前,部分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獲得實地體驗的經驗。在實踐教育之前,可以通過微信發布實踐教育參觀地、教育基地等相關信息,讓學生了解,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去尋找、傳播更多信息,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在實踐教育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微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交流感受。這樣,不僅使參加的同學熱情高漲,沒能參加的同學也能充分感受到,他們通過關注同學、朋友,也間接接受了教育。通過媒體體驗,讓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置于網絡時代的新的育人環境。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探索網絡社會環境的特點和大學生網絡行為規律,引導大學生自己把握,駕馭網絡,讓手機網絡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揮積極的正面效應,做好手機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消除手機網絡所產生的各種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巖、曾維倫、何海濤.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2]倪健民.郭明義的幸福之路讀《幸福就這么簡單》[J].求是,2012(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