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航空業的發展,飛行員數量的迅猛增加,如何培養出技術強、素質高的優秀飛行員,如何針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已成為飛行教師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在倡導和諧校園的今天,加強飛行教學中的心理引導,在飛行訓練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飛行教學 心理學 心理引導 教育心理學 飛行員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087-01
作為奮戰在飛行員培養一線的飛行教師,我們肩負的已不僅僅是飛行技能的傳授。幫助學員鑄就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飛行心態,尋找并實行適合每一個學員的教學方式已成為我們教學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為此,本文將結合教育心理學等方面內容,探討如何提高飛行學員的綜合素質。
一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受教育者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質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發展的相互關系等。它是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
二 將教育心理科學引入飛行教學
將教育心理學應用在飛行教學中,首先需要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靠的絕非單方面的努力,而教育心理學就是研究學與教這個過程的方方面面規律的科學。因此,實施良好的教學方法,前提是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熟悉。
1.讓學生熟悉教師的性格特征與教學特點
學生在接受飛行教學訓練前要充分了解教師的特征。不管學生是否意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觀念和方法,有的教師認為,飛行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因而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機型理論、飛行技能等方面言傳身教,親力親為。而有的教師則認為,應當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學員自己鉆研,自己操作,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操作中學習提高。此外,教師的性格特征也會影響教學,有的教師傾向于嚴厲,嚴肅的教學環境,駕駛艙梯度較大。而有的教師則更愿意使地位平等,氣氛活躍,讓學生更自由地表現自己。因此,每位學員在開飛前都應當充分了解自己的飛行教師,以保證以良好的心理準備進入飛行教學的環境中去。
2.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有什么影響,以及教師如何與教學方法進行匹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等,也是作為一名飛行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內容。倡導自主學習的方法,對于放單飛以后的學員來說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方式,他們可以通過反思機長訓練階段和放手量較大的帶飛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研究,最終在教員的引導下做出改進。對于未放單飛的學員來說,跟隨教員的思路方法飛行,加以模仿并在教員的指導下建立正確的飛行技能框架才是正確的飛行方式。對于同樣的飛行階段、不同的飛行科目來說,同一種教學方法的作用也可能相差很遠。如私照階段的學生,進行起落飛行時必須嚴格按照教員的教學來做,不能擅自建立落地手法,而對于空中科目內容來說則可以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找出做某些科目中存在哪些問題,有什么技巧能夠使這些科目做起來更簡單準確則是更好的方式。同樣,不同的教師也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活潑的老師能夠和學生打成一片,采用活動教學法時更加自如;而嚴厲的、不茍言笑的老師卻很難做到這一點。但對于心理素質差的學生來說,經歷適當的緊張狀況對于心理素質的改善也是很有幫助的。從學生來說亦是如此,有些學生喜歡自己發現問題,因而探索性的方法更適合這些學生;而對于那些不愛動腦筋,喜歡老師告訴自己方法,以便按部就班地執行的學生來說,這種方法就不合適了。
三 賞識教育與適當批評
當前形勢下,入校的飛行學院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由于受到成長環境和社會現象的影響,他們思想更為活躍,思維敏捷,心理上呈現多樣新、易變性,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另一方面又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希望以自我為中心,具有極強的自尊心,但是往往抵抗挫敗的能力又比較差,因此,適當給予鼓勵,進行賞識教育十分有必要。賞識教育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賞識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其意在于賞識受教育者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其行為,激發受教育者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受教育者的發展方向;適當提醒,以增強受教育者的心理體驗,糾正其不良行為。
四 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目前,中國民航正迎來大發展的良好前景,飛機數量不斷增加,飛行相關人員隊伍日漸壯大,飛行人員素質逐日提升。作為一名飛行教師,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我們面對的是一批批優秀的雛鷹,是未來中國民航發展的希望。我們需要傾盡自己全部的熱情與精力投入到飛行教育事業當中去。發揚并繼承“幫思想,教技術,帶作風”的優良傳統,加強飛行學員的心理素質培養,用更新穎的教學方法、更適合的教學風格、更前沿的教學理念為培養出更優秀的飛行人員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許建領.課程綜合化存在的心理學基礎[J].課程·教材·教法,2001(2)
[2]和學新、張丹丹.課程的心理學基礎研究的問題反思與走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2(5)
[3]辛江巖.實施差異教學的探討[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4)
[4]李思雨.論和諧教育視野下的差異教學[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8(11)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