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美化環境、豐富民俗活動而興起的民間美術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其將人們的美好希冀和道德觀念及信仰融入各種優美的藝術形態之中,對高校美術教育有著極大的推動革新作用。將民間美術與高校美術教育結合起來,既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又是對學生精神塑造的重要教育實現。
【關鍵詞】民間美術 高校美術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099-01
中國民間美術作為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凝聚著廣大勞動群眾無窮的智慧和心血,又寄予著勞動群眾對生活的無限期望和向往,是精神文化升華的結晶,是藝術延續與弘揚的唯美形式。民間美術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蘊含著上下五千年豐厚的歷史沉淀,將其與現代高校美術教育之中,能切實有效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對高校學生進行藝術熏陶培養其欣賞美的能力的同時能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一 民間美術的概況
民間美術的興起實際上是人們為了豐富生活及美化環境而生成的一種美術形式,并在后期各地的不斷更新和發展之中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鄉土藝術表現手法。民間美術起源于勞動人民之手,既作為一種傳遞和表現人民群眾美好希冀、道德觀念、宗教信仰的載體,又是一種美化豐富現實生活、推動藝術發展的重要藝術形式。民間美術因其在后期不斷的發展,與各地區、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人文氣質相融合,最終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的藝術文化,現今將民間美術的類型主要分為刺繡、年畫、編織、剪紙、風箏、玩具等,民間美術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平面壁畫,更有許多實用性的工藝品,如陶瓷、泥人、糖人、神像、彩船、戲具(皮影)等,以其大膽想象和夸張的表現手法來寓意美好生活,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二 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滲透
要將民間美術應用于高校美術教育之中,本文推陳出新,打破以往民間美術在高校教育中滲透的研究分析,以新的解析觀點來具體闡述民間美術與高校美術間的關系,民間美術一方面推動著高校美術教育的革新與發展;另一方面,高校美術教育將是傳承和發揚民間美術的重要場所和途徑。將民間美術滲透于高校美術教育之中,不僅僅是教育的一次革新,更是一種傳統藝術保護的重要手段。
1.民間美術應用于高校美術教育
民間美術一直以來都給人一種不可名狀的美,尤其是那些經歷了歷史沉淀和時光磨礪的藝術作品,總會讓人產生一種時空交錯的虛幻感,讓人不由自主被吸引,從而沉浸在其濃厚的藝術手法和藝術情調之中。民間美術的美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個特點,將這三個特點掌握并應用于高校美術教育之中,將有效提高美術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第一,大膽想象、構思巧妙夸張。民間美術奇幻夸張的表現手法造就了民間美術的獨特性,在美術形成的初期并無章法可循,人們僅僅依靠自身豐富的想象力來進行隨意創作,這也就是所謂的創作不受規范化的思維所影響,從而使創作的潛力和最終成果有了不可預測的效果。在傳統美術教學中,老師往往給學生們一個固定的東西讓學生們去寫實,而真正讓學生們自由創作的時間很少,由此也就束縛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實際上,所描繪物的殘缺、不圓滿,更會給人帶來無限遐想。
第二,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民間美術獨具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地區的人們宗教信仰不同的問題,像北方的佛像就更為飄逸靈動,以敦煌莫高窟壁畫飛天最具代表性,而南方的佛像就顯得秀氣許多,大多規規矩矩的,這就與南北兩地生活習慣不同有極強的聯系。在美術創作中融入民族風情和信仰等都能讓作品更為突出,更具有文化內涵。如刺繡,少數民族刺繡就更具有異域風情,這取決于他們的宗教信仰所帶來的神秘圖騰;而漢族刺繡過多投入寓意在其中,如鴛鴦戲水、龍鳳呈祥、牡丹富貴之類。
第三,生命力:寄予希冀。美術創造就是要讓畫活起來、生動起來,就如畫龍點睛一般,不管龍畫得有多好,少了眼睛的點綴就顯得華而不實,怎么看都是一幅空洞的作品,這就是畫作品所要求的精髓所在,要讓畫具有生命力。在梵高的作品中你可以看見夜空的流動,能看見作品中活的生命,因此在實際創造中要學會融入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對生活的美好希冀、對事物的熱愛,將這份情感在畫中流露出來,就能提高作品的質量和水平。
2.高校美術教育對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揚
高校美術教育與民間美術的有效結合,是高校美術教育對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揚,在社會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藝術正在大量流失甚至消亡,人們保護民間美術的意識十分淡薄,許多優秀的民間美術得不到繼承和發揚,只能“消亡”在老一輩藝術家的手中。因此,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滲透有了迫切性和必要性,這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能充分體現教育存在的意義。在高校美術教育中,一要將民間美術的由來歷史納入教學內容之中,要讓學生了解民間美術、認識民間美術,并努力貼近民間美術;二要培養學生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要求學生明白民間美術的美,明白其作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全社會去繼承和維護。
總之,將民間美術與高校美術相結合,將是我國美術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韋靜濤.中國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29)
[2]昧之.衰落與蛻變百年中國民間美術態勢思考[J].藝術·生活,2005(5)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