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點,在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學上應用工學結合模式有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有助于培養更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本文首先簡述了課程開發的基本內容和原則,介紹了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開發現狀,最后再基于工學結合模式詳細分析了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開發的發展趨勢和策略。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 高職 工學結合 課程開發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103-01
一 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開發的基本內容和原則
1.課程開發的基本內容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快速實現學校到職業的轉變,縮短畢業生適應生產崗位的時間,而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就是要實現更好更快地就業,而學生從學校走向崗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工學結合模式使學生在學校長期與企業接觸,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有利于學生在畢業后能迅速融入就業崗位。同時,工學結合模式是檢驗高職院校教學水平的試金石,是高職院校進行課程開發的依據。
2.課程開發的原則
高職院校的專業目標已確定,即必須圍繞其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課程體系,而課程體系的結構、內容必須合理以實現教學目標。所以,高職院校的課程開發一般要遵循適應性、多元性、基礎性、協調性原則,以培養應用型職業人才為目標,緊扣市場發展形勢,構建與時俱進的教學體系,加強基礎訓練,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二 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開發現狀
電氣自動化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加上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點,課程開發必須體現理論知識與技能培養的結合,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促進學生順利就業,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目前,其課程開發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開發動力不足、開發系統性差。
第一,開發動力不足。課程開發是一項非常艱辛的長時間的工程,需要教師付出許多時間和精力,努力研究學生特點、社會發展趨勢、課程目標、教學情況等,進行系統的課程開發和建設。但是,電氣自動化專業的課程非常多,教師不僅有繁重的教學工作,還有科研工作,這使教師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進行課程開發。
第二,開發系統性差。課程開發是一個系統的問題,要解決的內容很多,如課程目標、學習領域的課程體系、課程門類、教學標準、評價標準、教學環境建設、師資力量等。就高職院校的電氣自動化專業而言,其課程開發包括十幾門課程開發,涉及領域廣,課程開發不僅是單門課程的開發,而是多門課程的系統開發。而高職院校的課程開發投入過少、系統性不強。
三 課程開發的發展趨勢和策略
1.發展趨勢
第一,開發主體的多元化。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開發主體不應僅僅是學校的專業教師,還應有企業員工,使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緊密聯系起來。所以,未來的課程開發主體應由專業教師、企業領導者、行業專家等人組成,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第二,開發內容的針對性。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要求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內容開發必須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崗位實際結合起來,理論知識不再是純粹的課本上的知識,它必須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讓學生看到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深化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獲取理論知識。
2.開發策略
第一,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從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和崗位能力要求入手,分析電氣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并將其與高校、中職等學校的該專業培養目標進行對比分析,緊密結合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深度,確定專業培養目標。
第二,歸納典型任務,確定行動領域。每一個崗位都有大量的工作任務,而學校的教學時間有限,只能選擇其中的典型任務來開展教學活動。因此,課程中的課程內容開發就必須歸納典型任務,確定學生的行動領域。
第三,在課程開發中進行課程評價。課程評價貫徹教學過程始終,在教學活動中起著指揮棒的作用。課程評價應積極實現主體的多元化、內容的社會化,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起來,將評價內容與職業資格鑒定結合起來。安排學生參加維修電工、電氣安裝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給學生的頂崗實習做出專業的工作鑒定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四 結束語
隨著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越來越成熟和電氣自動化行業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要認識到課程開發在提高教學質量上的重要作用,并積極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一起探討課程開發與建設,構建行之有效的課程體系,為社會培養大量的高級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郭艷萍、趙璐.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課程開發與實踐[J].當代職業教育,2010(11):18~20
[2]朱霞清.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校本課程開發以電氣自動化專業為例[J].現代企業教育,2012(10):188~189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