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功的導入設計,猶如一把開啟學生藝術之門的金鑰匙,運用合理、恰當的導入方法,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課堂導入 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123-02
課文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曲的“序幕”,好的導語就如同一把開啟學生藝術之門的金鑰匙,能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從而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課堂效率,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一些教學經歷,談談課堂導入的一些方法。
一 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開門見山導入法,就是直接介紹新課的作者或主要內容來導入新課。如在教學《李時珍》一課時,我先介紹課文的作者:李時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課文講了幾件事,究竟什么事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李時珍》,就知道了。這樣引入新課,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這種導入方式是教師最常用的一種,簡潔明了,能使教學很快進入正題,但比較平淡,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 談話導入,引起共鳴
談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溝通方式,談話導入能拉近師生的距離,讓學生輕松地接受新課。教師在談話時要注意話題的選取,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和結合時事、相關背景,拉家常式地進行談話。例如:教學《回鄉偶書》一課時,可以談話導入:我們班誰的小朋友爸爸去外地工作呢?爸爸想你們嗎?爸爸經常打電話嗎?趁機引入新課:爸爸離開家幾天就開始想家了。那么一個人離開家鄉幾十年后回到久別的家鄉,心中一定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回鄉偶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首詩。談話導入自然、便捷,方法靈活多變,教師可根據講課內容,結合當時的時事要聞或天氣、地點、環境、氣氛等因素,即興發揮,臨時組織導語,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三 實物導入,形象直觀
運用實物導入,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課文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便于理解。如教學《一株紫丁香》一課,導言:同學們,見過紫丁香嗎?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老師展示紫丁香樹葉,讓學生觀察說出:紫丁香樹葉對生,卵圓形,花小,白色、紫色,有濃香。教師:丁香花春季盛開,芳香四溢,是庭園中有名的花木。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株紫丁香》。本節課以實物導入,能吸引學生的視線,可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可信。再如:教學《綠葉的夢》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采集一些課文里描述過的“橢圓形的”“針形的”“蛋形的”等樹葉,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事先讓學生去采集一些漂亮的葉子,在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它們的樣子,真切體會課文中作者對綠葉的感情,從而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全被調動起來了,那節課非常成功。運用實物導入法,能讓學生感覺很新奇,小學生一般好奇心強,所以實物的出現,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關注課堂學習。
四 媒體導入,創設情境
多媒體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于一體,具有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等特點,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時,這樣導入課題: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禮物,讓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吧。學生一邊看錄像,一邊欣賞樂曲,興致非常高。此時教師讓學生談談感受,學生就能有感而發。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將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增強了主題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教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多媒體恰恰能為課堂導入創設恰當的情境,能喚醒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進入課文的特定情境。
五 游戲導入,寓樂于學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所以適當的課前游戲環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在短時間內提高全班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游戲導入法,對低年級學生特別有效果,更能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可這樣設計導入: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好不好?生:好!師:用手巾蒙住兩個同學的眼睛,分別讓他們來“貼鼻子”。生:一個學生把鼻子貼到了嘴巴上,另一個則貼到了眉梢上。同學們笑得前俯后仰,課堂上樂成一團。師:現在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他倆都貼錯了?生:因為他們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見。師:對!他倆的眼前是一團漆黑,什么也看不見,當然貼錯了。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為什么能自由地飛行呢?飛機在漆黑的夜里為什么能安全地飛行呢?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蝙蝠和雷達》,課文將會告訴我們答案。
六 繪畫導入,自然融洽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比較枯燥乏味,筆者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根據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運用繪畫導入新課。上課時,筆者先讓同學們畫一幅埃及金字塔的畫,一會兒同學們就把金字塔畫好了,然后從他們的畫中挑選一幅貼在黑板上作為板書課題。接著筆者說:“你們的金字塔畫得都很好,你們對它有哪些了解呢?現在還想知道有關埃及金字塔的什么問題呢?”這時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手提出問題,然后筆者說:“這些問題,有些是我們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同學們可以從科普讀物中了解;還有些需要大家長大后探索和研究。接下來我們進入學習課文階段,看看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到課文中。
總之,課堂導入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識,所以好的課堂導入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做一個智慧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清云.小學英語課堂導入藝術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D].湖南師范大學,2006
[3]蒲雙銀.語文新課導入技巧談[J].考試周刊,2008(42)
[4]閆桂芬.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導入新課[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6(X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