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也稱CAI)作為融圖、文、聲于一體的認知環境,以其快捷方便的方式迅速進入教育領域。多媒體系統可攜帶并傳播大量信息,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而且符合人的認知規律,能加快學習進程,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處于積極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 運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提高課堂效率
CAI可以為學生提高多種信息的綜合刺激,是一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新型教學方式。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使得課堂容量大大增加。我曾在所講授的兩個班做過實驗,完全相同的課文《Ann’s Birthday》,內容都是課文、聽力和練習。如果使用傳統教學,需要兩課時,而用多媒體教學,則用一課時就可以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其區別何在?首先,傳統教學中,生單詞和知識點都必須在黑板上寫出來,而使用多媒體課件,則只需單擊鼠標,生單詞和知識點便會根據教師的設計一一出現,這樣大大節省了書寫板書的時間。其次,在對聽力的處理上,傳統教學需要把錄音機事先調好,聽完一遍后若想再聽一遍,還要再倒磁帶,倒得不準還浪費時間;若把聽力材料提前輸入到電腦里,上課時只需單擊鼠標,便可反復聽,方便又節省時間。
二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的功能,增強直觀性教學
CAI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能高密度、大容量地對學生進行信息傳輸,它通過直觀、生動、新穎的圖像、動畫、聲音、文本、圖形和影像等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在講《Dreams》這一課時,這篇課文較抽象,口頭講授較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我便從網上找來一些生動形象的卡通圖片,讓它們逐一出現,講出the nice dream和the bad dream的區別,使學生眼前一亮,形象而自然地引入了新課《Dreams》。這些新穎的圖片,既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三 運用多媒體的針對性原則,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依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簡化重點,易化難點,這也是我們運用CAI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課件的設計要具有鮮明的針對性,促進學生對重難點的把握,使重難點教學做到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
四 運用多媒體的交互性原則,形成人機交流的友好界面
交互性是多媒體的優越性之一,它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和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人機交互系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其相應的客體是教學內容,而教師是教授過程中的主體,其相應的客體也是教學內容,這兩個主體活動便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客體,即教學內容,這就使兩個主體活動有了必要的聯系,這種交叉的聯系便可通過CAI得到具體的體現。
五 運用多媒體的實用性原則,寓德育于英語教學之中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培養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果我們選擇CAI作為教學媒體,可以更好、更形象地進行德育教育。在講授《Animals》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你認為動物住在動物園里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然后,我讓學生展開討論,說出動物住在動物園里不好的原因,大家一起總結出:Animals are our friends. We must protect the animals and love our nature.”最后,播放邁克爾·杰克遜的Flash歌曲《Earth Song》(地球之歌),讓學生從聆聽歌曲和觀看畫面提高環保意識。再如講授《Hope Project》中,我找了許多山村孩子們上學的艱辛畫面以及教學設計的簡陋,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學生們唏噓不止,我適時拋出問題:“It is very hard for those children to study. Do you want to help them?”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愿意幫助他們,那怎么幫助呢?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認真積極地展開了討論,然后向全班同學進行了匯報。這個活動看似簡單,其實起到了三個作用:(1)提高了學生們的英語表達能力;(2)讓學生們知道了有許多上不起學的孩子們需要得到他們的幫助;(3)讓學生們懂得要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
多媒體教學帶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向我們走來,它把教師和學生更緊密地融為一體,為傳統教學注入了極大的活力,為探索新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提供了嶄新的技術平臺,也使得英語課堂教學煥發了“樂學”的色彩,同時讓我們體驗到了現代科學技術為教學帶來的清新愉悅的氣息。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