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一個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對學生信息的掌握度以及變通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數學新課標及標準的實施為數學教學與時俱進注入了活力,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和任務要求。數學探究性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性、拓展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的和現實的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習探究活動。它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氛圍,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疤骄啃詫W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關注的是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其目的是要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培養科學精神和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能力,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求知欲是人們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動探索精神越強,就能主動積極地進行思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就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也有利于學生變通能力的提高。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懸念、討論等多種途徑,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以幫助學生走出思維低谷。在講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題意設置一些情境,讓學生對課題產生興趣,有充足的求知欲,想去追尋題目的答案。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采用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 在數學問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如果帶著探索問題的強烈欲望來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那么,他們的大腦就會處于積極活動之中,他們所得到的知識就會比較深刻、扎實。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體現在教學全過程,緊密結合教材中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實際問題滲透學生自主創新性的研究型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初步學會研究性學習。教師要努力促使學生提出問題,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反思;促使學生討論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培養質疑精神;促使學生自覺地把問題專題化。
三 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實踐,使學生獲得了與以往學習不同的體驗,其感受是多彩的,身心是愉快的,收獲是豐富的。用學生自己的話來概括,就是:“老師放手讓我們獨立自主地進入課本世界,主宰課堂教學,通過設計?組織調控?激勵和點撥,使我們嘗到了當主人的甜頭”,“我們體驗了艱辛、失敗、合作、成功,獲得了自信,體現了價值,發掘了才能”。有的同學滿懷信心地說:“我終于認識了自我,我不僅愿學了,而且會學了?!边@種自主性的學習與探究方式,為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把握指導的“度”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進而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作為這一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學模式包辦代替學生的自主學習,也不能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要達到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師的指導必須把握好一個“度”。
1.教師觀念要更新
大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與新課標相適應的教學理念沒有切實領會,做法還是老一套。所以教師觀念要更新,充分了解新教材帶來的新理念:學習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使用,如幾何畫板、flash動畫的運用。其次是大膽實踐。剛開始時我們的步伐可以邁得稍微小點,如該讓學生思考時,老師切勿“代口”,該讓學生訓練時切勿“代做”,大膽讓學生進行嘗試,去創新,逐漸改變教師已有的觀念。放開手腳讓同學們自由地盡情享受一個個富有創新的教學設計,高潮迭起的合作學習氛圍,激發更多的同學勇于嘗試。
2.課堂模式要轉變
由于各種原因,現在大部分學校教學手段還停留在“三個一”的原始狀態,即“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張嘴巴”,造成新教材中好多需要信息技術呈現的內容,只能口耳相傳,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有一部分學校配備了多媒體的設備,但也只是擺設,很少使用。這表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上數學課缺乏主動性與自覺性。
另外,在實現課堂教學中的觀念轉變,改變原有的課堂模式,有助于從根本上利用課堂。在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方面,重新定位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每一位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的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有時是師生同臺,有時是學生輪番上臺,有時是學生合作授課,課堂的走向?情境的發展操縱在學生手中。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大膽質疑教師,學生有見解的闡述,言簡意賅的講解,使得課堂向廣度及深度發展。老師的“獨唱”少了,師生的“合唱”多了。課堂變成了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場所,成為學生盡情表演和展示才華的自由天地。
總之,自主性研究學習,是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的主動性學習。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上,呈現出來的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學習過程。從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確定,直到學習過程的組織、反思、評價,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因素來展開的。它在強調師生交互作用的前提下,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實際需要及能力水平為出發點來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完全成了一種以人的發展與創新為根本的教學過程。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