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培養學生參與耐久跑興趣問題著手進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影響學生耐久跑積極性的原因,其次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意志品質進行培養,探討了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參與耐久跑的興趣。
【關鍵詞】學生參與 耐久跑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159-02
一 中學開展耐久跑的現狀
耐久跑在體育教學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學田徑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在會澤縣茚旺高級中學各個年級的體育教學中,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教學實踐也使我們深深地認識到:耐久跑既是一項身體鍛煉價值很高的運動,又是增強學生耐力素質的典型練習方式。經常進行耐久跑,可以改善和提高學生心肺功能,形成頑強的毅力、堅強的意志,有利于心理品質的培養和生理發育及身體均衡的發展。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卻并不是一帆風順。因為耐久跑練習單調,枯燥無味,且持續時間長,運動強度大,十分艱苦。而目前的大部分學生過著較優越舒適的生活,極少經歷艱苦磨煉,吃苦精神欠佳,對耐久跑缺乏興趣,畏難情緒濃。所以,不管是哪一年級的學生,要取得耐久跑項目考試合格和體育達標,絕非輕松之舉,僅靠先天的身體素質是不能獲得的,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且注重選擇科學有效的練習手段,方能奏效,別無捷徑可走。
二 學生對耐久跑興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1.項目本身的特點
耐久跑是個人項目,不像球類有集體的配合、協作,也不像健身操能使參與者陶醉在音樂里。而且其技術動作又比較簡單易學,簡單的模仿動作對學生缺乏吸引力,若提高要求,沉重的、機械的跑步又使學生,尤其是那些沒有吃苦精神和缺乏毅力的學生望而卻步,但同時耐久跑又是一項增強心血管功能,提高一般耐力素質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身體機能和運動水平,培養意志品質的重要途徑,耐久跑既要有一定的跑速,又要跑得持久,運動總量較大,它要通過較長距離的奔跑來發展持久奔跑的能力。
2.學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是現在的學生自身的體育意識淡薄,更別說是耐久跑了,可以說學生就沒有主動參與體育訓練的意識,其次就是應試教育一直占主導地位,學生平時絕大部分時間被占用,想玩不敢玩。再次是身體發展的性別差異大于智力發展,男女學生在身體發育的不同時期,身體形態,機能水平,運動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區別和各自的特點,而且男女學生在運動中的心理狀態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緒影響而缺乏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不能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從而發揮其主體作用。
3.教師的原因
教育是“師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師為本,過分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重視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再加上教師業務水平不高,教學方法不科學、不新穎、責任心不強等因素,對學生沒有吸引力。經常諷刺、挖苦、斥責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于是,學生的對體育學習興趣、信心往往就這樣被磨滅了,甚至造成師生公開對抗。這樣的教學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創傷。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想使一節課成功,從自身找原因是至關重要的。
三 培養學生耐久跑的興趣
1.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中大多處于未成年階段,正處于身體發育成長時期,身體各器官發育不平衡,骨骼發育快于肌肉,肌肉中水分較多,蛋白質和無機物較少,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較差,導致肌肉機能弱、耐力差、易疲勞、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興奮和抑制不均衡,對耐久跑的適應性較差。如能適時適度地進行耐久跑訓練,對提高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統長時間的工作能力,改進大腦皮層神經過程興奮抑制的均衡,逐漸提高耐力水平,使學生身體均衡發育,是十分必要的。
2.利用良好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近年來,在校的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學生的意志品質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體育課中學生怕苦、怕累的現象較突出,對一些“較累”的項目,如耐久跑容易產生厭惡,反感的消極情緒。我校通過開展評比,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激發學生培養堅強的意志。如在體育課上,分小組評比。對于那些主動、努力完成“較累的”“較難的”的教學內容的學生進行獎勵,堅定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
3.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
準備場地、器材是上好一節體育課的前提。然而,耐力素質的提高不可能單靠課內時間完成,更多的是在課外進行練習,如可以組成課外籃、足球興趣小組或是以宿舍為單位組織晨跑興趣小組進行分組耐久跑練習。同時,建立快樂的氛圍。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場地、器材,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使他們產生參與練習的需要和興趣。總之,要提高成績別無他法,一定要靠課內和課外反復訓練,從量的積累實現質的提高。
4.創設情境,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手段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從原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不斷地打破學生的認識結構水平的平衡,激發他們對新的認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不斷提高,完成教學任務。在耐久跑教學中,如果有條件的話,不要一開始就在操場上跑圈,應該跑出操場到野外去。有山、有水、有樹,風景秀麗宜人,優美環境會在無意中消除學生的疲勞。在越野跑初練階段均由老師領跑始終,以克服學生年齡段易興奮,開始跑太快,破壞以“勻速跑”節奏為目的缺陷,確保按計劃跑到終點。在此期間每節課要逐漸增長距離,提高學生的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機能,增強有氧代謝的能力,此為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越野跑由學生骨干帶跑,老師壓陣跟跑。這樣,老師在跟跑時,可以對差生進行鼓勵,使他們鼓起勇氣,堅持跑到底。
四 結束語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耐久跑的興趣,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體育教學原則,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練習環境,學生就一定能對耐久跑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參加鍛煉。
參考文獻
[1]張秀麗、王凌娟、霍杞江等.田徑運動在高校公共體育中存在的必要性[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4(1)
[2]崔雅玲.淺談培養學生體育興趣[J].體育教學,2001(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