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業縣地處云貴高原邊緣,是百色地區最偏遠的一個貧困縣,因受到地理環境、經濟狀況、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了教育的落后,而美術是最不受到重視的一個科目,在很長的時間里,美術基礎教育總是沒有起色。
一 樂業縣美術教育現狀
第一,我們的美術教育起步晚,尤其是偏遠鄉鎮更晚,并且受客觀原因限制,發展一直滯后。如邏西、馬莊等鄉鎮的美術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
第二,農村教師因信息閉塞、教學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在授課的時候仍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大多數教師仍是處在一盒彩色粉筆、一節課的現狀,一節課四十分鐘下來,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講,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傳統的教學磁場仍強于新課程的理念。
第三,師資力量不足,有些學校沒有專職美術教師,美術教學設備缺乏等,很難完成美術學科的教學任務。
樂業縣全縣共有八個鄉鎮,除了縣直學校以外,基本上70%以上的學校沒有專業美術教師,部分中小學雖有美術教師,卻因為其他科目的教師缺乏而被叫去上非本專業的課程了,什么課缺老師就上什么課。大部分學校老師將美術課視為副課,可上可不上。
第四,美術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各領域只重視語、數、外教學質量的評價,美術學科在整個學科體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應付考試,從而導致出現了哪門“主課”需要就上哪門課。盡管上級部門一再強調必須開齊、上好各門課程,教育部也簽發了相關文件,但一到“關鍵”時刻,如期中、期末考試、畢業復習,或有其他應急的事,美術課就會讓位于“主”課。
在農村,家長們對于為什么開設美術課不明白,因為他們不清楚什么是美術課,甚至老師、校領導也往往因為美術課不在質量考評之列而不重視,將美術課視為副課,可上可不上。
第五,教學方式的落后。現在各個地方都在實施新課改,主要目的就是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在農村中小學的美術課堂中呈現出來的現象卻是:教師上課前布置畫蘋果、畫杯子之類的作業,然后隨便給個分數就算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或照本宣科讀完教材;或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而輕視了美術文化的學習,輕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
二 對農村美術教育的定位和認識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之下,我們必須對美術教育有一個新的定位和認識,才能使美術教育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使他們學會生存,具有拼搏、競爭的生活能力;學會創造,具有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造能力。而美術課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開展,有利于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文化藝術素質的提高;有利于豐富學生想象力,提高表現力和創造力;有利于提高視覺形象的閱讀能力;更有利于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農村中小學的美術課教學,主要目的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畫家,而是讓他們成為具有一定審美素質的公民。
三 美術教育發展對策
筆者認為,要真正發展樂業縣的美術教育,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堅決貫徹實施素質教育政策,以新課改為指導思想,要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對學校美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對美術課真正重視起來。不能再出現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現象。
第二,改變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美術不是簡單的“畫畫”,在傳授美術基礎知識技能的同時,要擴展學生的藝術視野,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激發其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三,加大對美術教育的投入,增加師資力量,給各個村校配備專業的美術教師,加大資金的投入,用以購買美術教具和設備。
第四,加大宣傳力度,使社會各領域的人們都了解美術的作用,使他們轉變美術無用的觀念,真正對美術重視起來。
四 結束語
發展農村美術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教育有助于發展人的全面思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不論是從學生個體的發展還是從提高民族素質的高度認識美術教育的重要性,都應該把學校美術教育工作納入教育的各項工作中去,真正確立美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