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文管理的核心是要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思維、活動、管理的主體。在班級管理中,利用各種平臺和班級活動讓每一位后進生都能在班級被關注、被認同乃至被欣賞。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對每一個學生而言,都可以內化為進取精神,形成內在動力,同時又作為外部推力推動個人積極奮進。
【關鍵詞】班級管理 科學人文 平臺架構 后進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174-02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的智力水平是影響其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學習成績好壞的決定因素。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創建具有人文特色的班級文化、進行人文化的常規管理,“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生命力”,使班級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和求學樂園。
新課程背景下教育的核心是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潛能。人文管理的核心是要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思維、活動、管理的主體。它表現在各個方面,是逐步深入的,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到行為文化。以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指導,把班級建設成生機勃勃的集體,在新基礎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配合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和結合班級建設的實際完成班級管理。
現在多數班級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分”為本,在班級管理中,盛行“分數主義”,重分不重人,不僅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勞民傷神。二是以“章”為本,形式主義泛濫。管理過程中在規章制度上做文章,將制度過分地細則化、標準化,再配合相應的制裁手段,班主任形同監工,將以“法”治班變成以“罰”治班。三是以“權”為本,班主任權力至上,用命令代替民主,用權威壓制個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管理科學化。
在每個人的前進過程中,須依靠兩種力量:一種是自身的進取精神,即內部動力;另一種是周圍的鼓勵、支持和競爭,即外部推力。在班集體中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對每一個學生而言,都可以內化為進取精神,形成內在動力,同時又作為外部推力推動著每個人積極奮進。
教師面臨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教育的目的在于喚醒人的靈性,徹悟人生,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教育者在管理中要在繼承傳統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實行人文管理,尊重學生的人格,張揚學生的個性。
筆者嘗試在班級內創設一種積極向上的人文氣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寬容、相互鼓勵。讓學生通過參與樹立一種積極的自我形象,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并能夠與學生們通過相互合作達到共同提高、共同分享收獲與歡樂,以此推動班級管理的全面發展。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最艱巨的任務是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后進生是一個班級中不可避免的群體,他們情況各異,有的是家庭條件好,從小養尊處優,玩世不恭;有的是幼時管教不嚴,我行我素;有的是秉性懶散,混著日子;有的是父母離異,缺乏關心;有的是個性張揚,難以馴服;有的是心理扭曲,惹是生非;不一而足。如何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對他們進行有效的、人文化的管理,是班主任的工作重點。
在班級管理中,筆者利用各種平臺和班級活動,讓每一位后進生都能在班級被關注、被認同,乃至被欣賞。比如,黃××同學在從其他學校轉來之前,本班的很多學生已經深仰其名,打架、斗毆、抽煙、上網、逃學等。轉到班上的第一天就幾次欺負班級的同學,全班學生義憤填膺,聯名要求學校把他“請”出本班。但筆者堅信,每一個學生本質都是善良的,一方面做好班級學生的安撫工作,私下里把該學生請到學校小樹林邊聊天,并當面撕掉學生們準備送呈校長的聯名信,囑咐他不能讓別人知道,否則其他學生會錯以為我們有私人關系袒護他。帶著這個共同秘密,我們開始了接下來每一天的學習,這期間筆者經常表揚他,一段時間過后,這位同學雖然成績還不理想,但是紀律明顯遵守了,臉上開始有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應有的健康、燦爛的笑容。在后來的校運會中,他一舉在兩個項目上奪冠,同學對的他的佩服,也成了他后來進步的重要推進力。
為了幫助更多的后進生,平時除了安排他們幫忙管理班級,并著手聯系家長、任課老師和優秀學生代表舉行了“四幫一”活動結對;定期召開本班任課老師會議和家長會,統一精神,明確目標。我們把有迷戀網絡、厭學逃學、與社會青年不正當交往、心理不健康、喜歡打架等問題的學生定為“四幫一”重點對象。協調好任課老師和家長,采取激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教育手段,用愛心喚醒他們,積極挖掘他們的閃光點,使后進生重新樹立信心,逐漸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前進的動力。
通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班級的班風良好,很多后進生不但有了較大進步,而且成為班級管理的重要骨干。經常逃課,進網吧;在班級里言語粗暴,課堂上看課外書或玩弄手機、MP3等;經常跟前班主任頂撞,作業從來不做,這類現象對教師的正常教學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通過轉化后有這些現象的同學逐漸減少,在班級各種活動中顯示了較強的管理能力和號召力,與各科任老師的關系逐漸趨于融洽,并逐漸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成績節節攀升;同時展示了很強的集體榮譽感。在他們的影響下,其他的后進生都有了很大的改變,班集體趨于和諧、溫馨、積極、上進。
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啟迪人的智慧和思想,使沉睡的生命得以蘇醒。在班級管理中,還學生以尊重和理解,并提供有效的幫助,激發他們的潛能,必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标P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不讓任何學生掉隊,不但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更應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畢生追求的理想。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