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是幼兒生長發育的關鍵期,無論身體、心理、智力都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幼兒園承載著幼兒生長、教育的重要任務,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與總結,對幼兒園膳食管理提出一點拙見。
【關鍵詞】幼兒 飲食管理 科學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181-02
3~6歲是幼兒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無論幼兒的身體、心理還是智力,都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由于幼兒年齡小,身體各部位機能發育都不完善,因此,幼兒期的飲食健康和飲食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作為幼兒生活、教育的基地,應把幼兒膳食這一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對幼兒膳食進行合理搭配,以保證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 領導重視,監督把關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沒有領導的關注與支持,幼兒膳食工作是無法做到全面與到位的。應當執行領導負責制,即由一位園領導專人負責,檢查、督導、指揮。并設立“膳食工作小組”,工作組成員由醫務人員、保教人員以及食堂人員和采購人員代表組成。定期召開膳食工作會議,由工作組成員反饋信息(如幼兒近期進餐情況、身體發育情況、食物制作情況、材料采購情況等信息),并據此提出相關的建議、意見,小組討論,及時調整飲食方案,改善工作方法,使幼兒園膳食更加符合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還應定期考核,以形成園長、主管領導、醫務人員、食堂、采購以及保教人員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保證責任到人,發現問題能夠做到及時糾正。
二 衛生安全,放在首位
1.食材的安全
第一,要保證食物來源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注意食材的生產日期、保質期、成分等相關信息,一定要在食品新鮮、優質的前提下再進行議價,決不能為了圖便宜而去購買品質低劣的三無食品。
第二,在購買食物時還要注意不過量,準確掌握孩子的出勤情況,根據孩子來園實際人數采購食品,做到按人按量供應,不吃過夜食品。
第三,要注重食物儲存地點和器材的衛生情況,同時要使庫房通風干燥、防蟲防鼠,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并做到生熟分離、分類保管,保證食物的絕對新鮮。
第四,食物在烹調過程中要做到:科學清洗;根據不同食物的烹調要求進行烹飪,盡量減少營養素的流失。
第五,工作人員要持健康證上崗,同時還應該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做到操作時安全衛生,如手部要確保清潔、頭上要戴帽子,防止頭發落入食物中。
2.餐具和環境的衛生保潔
第一,食堂、園設要保持清新、明亮、整潔,定期用紫外線消毒。
第二,餐具、炊具應購置綠色環保型材料,無毒無害,并且要保證做到餐餐消毒,徹底消除衛生安全隱患。
三 合理膳食,均衡營養
1.豐富專業知識,增強職業道德修養
要想真正做到“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必須有一定的營養知識和幼兒發育常識。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生理發育特點,對營養的需求也是有所差異的。另外,在不同的季節,因為天氣狀況的不同,對營養素的需求也大相徑庭。作為幼兒膳食計劃的制訂者必須對此有所掌握,才能制訂出合理、科學的食譜。具體來說就是要及時根據季節和氣候的變化做靈活調整,合理搭配。
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有一定的職業道德修養,熱愛這份事業,從內心關心孩子的健康發展,如果只有專業知識而沒有職業精神,同樣不可能制訂出真正適合孩子發展的飲食計劃。
2.一日餐飲,合理搭配
俗話說:“早要吃好,午要吃飽,晚要吃少”,由此可見,一日的飲食搭配是有講究的,不是一概而論,更不能“三統一”。
早餐應以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和面食為主,并輔以小菜,如牛奶、面包加一份爽口小菜,有利于幼兒吸收,又便于入口;黑米粥、豆包加青菜等。早餐熱量應占全天總熱量的25%~30%。
午餐應以五谷為主,配合大量蔬菜、瓜果,適量肉類、蛋類及魚類食物,熱量占全天熱量的40%左右。
午點安排水果和谷類食物為佳,對全天營養素作為一個補充,占到全天熱量的5%。
晚餐應以蛋白質、粗纖維以及富含淀粉類的食物為宜,這樣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防止食物熱量的堆積。熱量應占全天的30%。
3.豐富品種、花樣翻新
幼兒正處于對事物的探索發現時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因此,在食物的制作方法上要盡量做到品種豐富,花樣繁多,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食欲。如可把糕點做成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中的形象,如海綿寶寶、喜羊羊、熊大等;在烹飪食物時可以蒸、煮、煎、炸,真正讓幼兒吃的開心、吃的舒適。
四 健康飲食,教育為先
小學是為個人學習行為打基礎的階段,而幼兒園則是為個人行為習慣打基礎的階段。保教人員應從幼兒入園開始,結合游戲、故事、音樂等簡單重復的教學方法,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
1.進餐習慣的培養
進餐前:培養孩子養成餐前洗手的習慣,并要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步驟與方法。
進餐中:培養孩子養成在進餐時注意力集中,不說話、不打鬧,不看電視、不看書,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
進餐后:培養孩子漱口、擦手擦嘴的衛生習慣。
2.糾正孩子的挑食與偏食
幼兒階段挑食、偏食現象及其普遍,因為幼兒年齡小,不懂得營養均衡的重要性,只會依據個人的口味和偏好來選擇食物,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營養不全或營養過剩,保教人員應適時進行教育,糾正孩子的挑食、偏食現象。
3.創建科學的就餐環境
良好的就餐環境可以增進孩子的飲食量,促進消化吸收。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能夠使人擁有一份好的心情,從而增加飲食量。就餐環境不只是主觀意義的環境條件,還包括客觀條件心理因素。心情是否愉悅,精神面貌是否良好,都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飲食健康,因此,不但要保證飲食環境的整潔,還可以在孩子飲食過程中放一些悠揚、動聽的音樂,同時保證孩子在進餐時擁有愉悅的心情,不在進餐前及進餐中批評孩子,以促進孩子健康飲食、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幼兒園全體工作人員都應時刻擁有一顆熱愛孩子、關心孩子,一切為了孩子健康發展而著想的責任心,同心同德,時刻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把孩子的安全作為基礎,把孩子的成長定為目標,這樣才能確保幼兒膳食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和完善化,確保幼兒健康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秀琴.注重幼兒飲食 促進幼兒健康[J].衛生職業教育,2004(21)
[2]王淑榮.青少年及幼兒飲食管理初探[J].天津科技,2010(3)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