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新標準的要求。而反饋教學模式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可以讓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因此,初中數學課堂的反饋教學勢在必行。就課堂反饋教學進行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主體;復習檢查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而學生作為一個聆聽者,教師在課堂上只顧自己演講,學生在課堂下被動地接受有關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無法和學生進行有效交流,進而不能夠很好地發現學生聽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極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基于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開展反饋教學,通過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本文從反饋教學的含義入手,就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堂反饋教學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一、課堂反饋教學的含義
教學反饋是指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邊教學邊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手段和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復習檢查性反饋
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往往具備很強的聯系,即:新知識的學習需要對舊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和利用,而舊知識的學習可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復習檢查性反饋,詳細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授課的方法和目標,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新課效應性反饋
該方面的反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情緒反饋。如果教師可以將課程設計得有趣、生動,則很容易提高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時候學生的情緒是高漲的,表情也是積極的,可以很容易追隨教師的授課思路,能夠邊聽邊思考。反之,就會出現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課堂秩序紊亂等現象。(2)手勢反饋。在教師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確保自己得到更加真實的反饋,應該要求學生采取一些手勢的反饋,如舉手表示有疑問等手勢,這樣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而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解決措施。(3)答問反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把握答問反饋這一個環節,通過對學生提問,并讓學生進行解答,如果再加以教師有效的點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此外,通過全體同學的回答,也可以使教師了解全班同學的掌握情況。
3.鞏固深化性反饋
該方面的反饋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反饋。(1)操作性反饋。操作性反饋是通過學生的動腦、動手活動后給予教師的信息。通過操作性反饋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而可以讓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2)作業反饋。除了從學生的課堂及課后作業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可以全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
二、開展課堂反饋教學的策略
1.構建民主氛圍,鼓勵學生反饋
新型的教學模式主張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因此,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及時的學習反饋,而不應該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惡劣的點評和呵斥。為了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反饋,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作用,對于學生的反饋(不論正確與否)都要進行一些鼓勵,讓學生敢于直面自己的錯誤,并及時解決自己在反饋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反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激發其他學生反饋的熱情,進而為全班營造一個良性的反饋循環。
雖然上述兩種算法的最終結果完全相同,但是其中一種是錯誤的,教師也不需要立刻點明哪一種是錯誤的,只需要引導學生對每一步的化簡過程進行詳細的檢查,看過程的推導是否成立即可。通過學生的共同檢查,很容易發現解法一是錯誤的,而解法二是正確的,解法一雖然利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但是卻不能確保分母是否為0的情況,這樣就會無意義。而解法二則是利用因式分解,根本不涉及有無意義的問題,故解法正確。通過這樣的反饋學習,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會進一步加深。
2.明確反饋目的,實施有效指導
教師在接受來自學生的反饋的時候,要把握住反饋的目的性,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在冗雜的信息中把握最為關鍵的問題癥結所在,進而針對性地解決有關的疑難和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信息反饋和問題反映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和前瞻性,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胸有成竹、有備無患,進而可以在適應學生的前提下做到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探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反饋的信息更具有價值,同樣也只有這樣的反饋信息才可以使教師在有效的時間內使學生接受最好的教學方法。
例: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為3和4,問在此條件下可否求出第三條邊的邊長?如果可以求出,其邊長為多少?
許多同學聽到3和4會不自覺地想到勾股定理,就隨口答道:另一個邊長必定為5,這樣一來,學生的反饋就出現了問題,這時候教師需要注意引導對于該定理運用的條件進行反思。實際上,初中經典的勾股定理,即:“勾三股四弦五”這句話對于每一個中學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詳的,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形成了思維定勢,首先學生在對該方面的知識進行詳細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忽略該定理的應用條件。通過這種有目的的誘導,通過使學生犯一定的錯誤來讓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強化和彌補,進而牢固地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并培養了學生解題的嚴密性思維。
3.參照學生反饋,調整教學方案
教學方案的設計通常是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時刻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否則會導致學生出現學習與授課脫軌的問題發生。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從而根據從學生方面了解到的反饋信息的正負面來及時調整教學的方法以及教學的進度。詳細來講,信息反饋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根據學生反應,調整教學進度。為了確保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對授課內容的輕重有所側重,如對于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要適當地加快教學進度,以節約課堂有效的時間,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而對于那些比較難理解和比較重要的教學知識,教師可以適當地放慢教學的進度,以給予足夠的時間來消化有關的教學知識,這樣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根據練習成果,調節教學側重點。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效果的最直接手段就是通過對學生練習成果反饋的分析。如果學生對于該堂課的練習情況普遍較好,那么,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授課內容或加快課程的進度;而如果當堂課程的練習情況普遍不理想,那么教師需要對于該部分的知識進行二次授課,確保學生的疑點和問題都得到解決,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總之,反饋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教學質量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反饋教學法才可以有目的、針對性地開展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才能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進而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冬儉.淺析初中數學的有效課堂反饋[J].數學大世界,2012(4).
[2]李永建.實踐反饋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初中數學要注重反饋[J].課改探微,2014(2).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