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發揮引導的職能,這為“反串課堂的構建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更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初中數學;反串課堂;激發興趣
以生為本教育策略的實施,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進行教育角色的轉變,在很多情況下甚至可以同學生互換“教”與“學”的角色,讓學生充當教師角色,教師充當“提問”角色、“質疑”角色和“被評價”的角色,這種師生教育角色的反串,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加快對數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提高教學成效。對此,在構建初中數學“反串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初中數學教師要以生本教育理念為指導,在數學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和主動探究權,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接下來將從數學新課、練習課、復習課以及教學評價四個角度就“反串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探討。
一、數學新課中的“角色反串”
提高初中數學新課的教學質量,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但在構建反串課堂的實踐中,很多教師覺得學生還沒有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以及掌握相應的解題方法,所以認為師生角色的反串會存在很大的困難,多是沿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形式,此時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主體性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學習興趣會隨之降低,從而影響了初中數學新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新課中的“角色反串”,可以先從相對簡單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科學選擇反串課堂的構建基點,通過課前的積極備課以及學生的積極預習,提高學生進行角色反串的興趣、熱情和自信心。例如,在蘇教版初中數學“圖形的旋轉”教學中,關于“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知識比較簡單,學生也容易理解,所以教師可以將該內容作為師生“角色反串”的教學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備課,寫出完整的教案,并選擇一名對教案貢獻比較大的學生進行講課,教師只需對學生授課過程中的失誤、板書書寫、語言表達、學生互動等情況進行記錄、點評與評價即可,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也保證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二、數學復習課中的“角色反串”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復習課上,通常都是在數學教師的帶領下,對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但是由于有的數學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全面把握和系統了解,所以在數學復習課堂上沒有重點,有時為提高復習課的教學容量,也沒有同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所以無論是學習好的學生,還是學習差的學生,對數學復習課的學習興趣普遍較低,這需要初中數學教師轉變復習課的授課方法,讓學生成為數學復習課的“主人”,嘗試構建基于師生角色反串的教學課堂。例如,在蘇教版初中數學“感受概率”的復習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幻燈片快速呈現知識結構,然后讓學生登上講臺,就自己在學習概率知識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出現的錯題以及自主學習策略進行總結和講解,并嘗試從生活中舉例,最后教師就知識難點和知識盲點進行總結和講解即可,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效果,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在數學復習課上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興趣。
三、數學習題課中的“角色反串”
習題課作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及時查漏補缺的重要途徑,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組織過程中要避免過于主觀和隨意,尤其是要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否則一堂習題課下來,初中數學教師只能顧及到少部分的學生,也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熱情的保持。在數學習題課上師生角色的互換,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學習內容,不僅增強了初中生在數學習題課上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更有助于解題思路的理清和解題方法的獲取,促進習題課教學效果的提升。如在考試后的試卷分析課上,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出錯率最高的題目進行“角色反串”式教學,留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
四、數學教學評價中的“角色反串”
在傳統數學教學評價模式下,教學評價主要是單向性的評價,即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不僅取決于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還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看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適應初中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征,是否對學生的數學情感進行了積極的培養,以及同學生的課堂互動是否有效等。因此,數學教學評價中的“角色反串”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主動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速度以及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教師要虛心聽取學生的建議,提高自我反思、自我糾正以及自我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相長”的最終教育目標。
總之,初中數學反串課堂的構建,讓學生從傳統課堂上被動學習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賦予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更多的學習主動權和探究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欲,創新和發展傳統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能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具有很高的教育推廣價值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德君.“反串”彰顯個性 “互動”孕育成功:反串互動式導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09(10):70-74.
[2]旬步章.預習·探究·反串·提升:“一位小數加、減法”研課手記[J].小學數學教育,2014(5):29-31.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