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步入新課改已有數年,物理教學經歷了熱鬧而又時尚的表演課,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靜心沉思,新課程是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但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教師依照物理學的發展和人的認識規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構建知識體系,從而突出過程與方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物理教學;問題設計;課堂教學
物理學的發展、規律的發現是建立在大量開創性實驗和科學的思維方法的基礎上的,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說過:“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問題引導是極為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問題設計能假設情境,取得反饋信息,調控課堂教學,從而引導學生思維,起到觸及學生思維興奮點、啟發思維、啟示思路,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作用。這樣學生能依照物理學發展及認識規律構建知識,也能獲得體驗、掌握方法、形成思想、提高能力。
平時調查發現學生上課時一聽就懂,合起書本似是而非,遇到做題手足無措或是一做就錯。細致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重要原因是教師在備課時沒有很好地設計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所學知識的本質,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主動思維,僅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所以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過程,而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通過問題設計可以使物理問題化難為簡,深入淺出,便于學生分析、認識、理解、掌握,提高課堂效率。物理教學中如何精心設計問題,盡顯物理教學本色?本文針對物理教學中問題設計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設計的問題要有效、高效
提問要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能提高課堂效率,而有的問題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如以下此類問題:
1.問題過于簡單,不需要思維過程,只是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問題。
2.問題過于復雜,超出學生知識或思維能力。
3.問題模糊,學生不知問題本意,不知如何回答。
4.問題無目的性和針對性,學生無從回答。
5.問題沒有層次性,跨越性太大。
“有效”本意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果主要指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學生取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問題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能使學生產生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驅使他們積極思維,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問題的作用
1.問題的問答過程能完成課堂教學中比較寬泛的教學目標。
2.問題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課堂的師生互動之中。
3.問題能啟發、鼓勵學生思考。問題的回答能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進行思考和思想的機會,能培養學生的辨析和邏輯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維。
4.能促進學生的學業成就。
5.問題能促進學生提出更好的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牛頓是從“蘋果為什么會落地”這一問題開始發現萬有引力的。教師設計問題只是給學生一種實例,最終是讓學生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問題設計的策略
1.問題設計要有針對性。教學問題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方法、手段,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任務來進行,不可隨意盲目。問題設計的目的,或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興趣,或是檢查學習效果,或是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或是調動學生思維,或是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等等,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教師在備課中要圍繞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反復推敲、精心設計問題,就主要問題、問題對象、提問順序、可能出現的問題、應對策略等內容的提綱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設計,力求做到語言精確、目標明確、指向性清晰,使問題指向物理教學中心。
2問題設計的合理性。教師要鉆研教材,針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尋找問題的切入口。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水平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人的認識水平就是在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不斷轉化,螺旋式上升。問題設計不能停留在“已知區”或“未知區”,即不能太易或太難。教師應在“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即知識的“增長點”上多花精力精心設計問題。
3.問題設計的啟發性。啟發性是問題設計的直接目的,問題設計的啟發性強能讓學生一觸即發、觸類旁通,讓學生不斷地生成問題,以此類推……這就要求問題設計時要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又要有很好的誘導性,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思路,不斷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問題設計的全面性。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需要的問題也有所不同。新課程理念要求以人為本,作為教師,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思考問題的空間和時間,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就感,得以提高。
物理教學過程是一個質疑、釋疑的雙邊活動過程,始終貫穿著“問”。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可見問題對于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知識,順利完成課堂學習任務,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才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真正使物理教學回歸本色。
參考文獻:
[1]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易東平,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方林.何謂有效的課堂提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