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支架”理論衍生于建構主義理論,它在“教”與“學”二者之間的關系方面提出了富有創造性的見解,倡導體驗參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它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在英語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結合具體的實例,探討“支架”理論對于幫助學生復述英語課文所具有的重大指導意義。
關鍵詞:“支架”理論;“支架”方式;搭建“支架”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中學生要能就課文內容等學習材料進行問答、簡單復述、角色表演、討論及發表意見。筆者認為復述是一種比背誦更能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英語學習方式。
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提高復述能力,筆者研究與嘗試“支架”,并結合不同英語閱讀課文的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
一、“支架”理論
“支架”的英語單詞是“scaffolding”,英文解釋是“A set of poles and boards that are built into a structure for workers to stand on when they are working on the outside of a building.”意思是用于工人在建造房子時站立的桿子或者木板結構,就是我們常說的“腳手架”。“支架”教學理論正是借用了“腳手架”的概念,把學生的學習過程比喻成蓋房子,老師的任務則是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層層往上“造房子”。
二、課文復述中的不同支架
為了能夠合理地利用“支架”理論幫助學生更好的梳理閱讀文本材料,達到流利復述課文的目的,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探索總結,歸納出了可用于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以下幾個支架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復述課文,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支架一:填空式支架
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一開始就讓他們理通文章脈絡并記憶文章是較為困難的,因此,筆者常以缺空的短文為支架,讓學生能夠在完成缺空的過程中逐步理清思路。當然,這里需要提出來的是,所缺的空不是隨意摳出的,而必須是文章中的信息詞,只有這樣的缺空短文才能起到搭建“支架”的作用。
這種摳出信息詞的短文填空既是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改寫和縮寫,更降低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有了這樣的記憶基礎,學生能夠更快速、有效地理清思路,從而達到提高復述能力的效果。
支架二:表格式支架
表格式支架就是通過對閱讀材料的加工和組織,把文本材料改編成表格,然后根據表格進行記憶和理解的方法。表格式支架直觀、對比性強,便于揭示事件之間的聯系,使教學內容新穎突出,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筆者認為,這種表格式“支架”最適合于游記性的閱讀材料,根據主人公的活動時間、地點的變化來設計表格,幫助學生理順主人公的活動,更方便學生理解和復述課文。
支架三:腦圖式支架
“腦圖”又叫“思維導圖”,英文名叫“Mind map”,它是通過將原本孤立的單詞、詞組由原來散落在課文不同段落的狀態變為以一個中心詞發散開來的思維網。筆者認為腦圖其實是最為典型的“支架”,通過構建腦圖,課文中對于學生來說原本較為零散的信息被有組織地安排在一個圖表中,中間的關系一目了然,是最直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支架。
筆者以牛津英語9B第一單元的閱讀材料“Life on Mars”為例,設計了一個有關火星上生活的衣、食、住、行和教育五個方面的腦圖,有了這個腦圖,學生就能容易地復述出火星的生活。
腦圖(思維導圖)既能幫助學生復述課文還能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提高思維品質,筆者認為這樣的支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該被廣泛使用。
支架四:關鍵詞式支架
這種支架是指抽取與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密切關聯的重點詞匯和短語,用這些詞匯作為復述時的提示線索,學生根據這些線索用詞串句,用句串段,由段及篇,層層擴展。以下是筆者在教授8A Unit 3的課文 “A day out”時所提供給學生的關鍵詞:
Linda’s trip to the World Park
With:Mr. Wu and Class 1, Grade 8 students
Weather:fine
On the way:far away;a lot of traffic;boring
In the park: models of places of interest from all over the worldsong and dance shows
Feelings:amazing;learn a lot about...
三、搭建有效的“支架”
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認為教師在“支架”式教學的設計中必須以閱讀課文為基礎,然后設置合理的支架,同時支架的搭建不宜過多過細,而應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空間。教師應該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滲透自己的教學目標,通過合作、體驗式的學習讓學生理解活動的目標、途徑和方法。
課文的復述對于能夠實現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目標有著重大的作用,如果能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支架”,那么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會不斷提升。此外,筆者認為除了教師在課上提供給學生“支架”外,教師也要提醒學生多用心思考、鉆研和模仿,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學著自己搭建支架,從而實現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維民,武和平.英語閱讀課中的支架教學[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3(9):15-18.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