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音樂鑒賞,師生應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去鑒賞音樂作品。既要“求同”,也要“求異”;不僅僅針對經典作品,也應兼顧通俗音樂;不僅僅是習得技能,也要純化品性。
關鍵詞:鑒賞;求異;通俗音樂;品性純化
在新的課程視角下,好的音樂鑒賞應該具備這樣一些要素:孩子自主分析作品,體驗情感,辨別良莠,有合作和探究,有發(fā)現和頓悟,有延伸和提高。孩子在民間音樂、少數民族音樂、亞細亞民間風情、西歐民間音樂等的鑒賞和頓悟中,充分地打開自己、滋養(yǎng)自己、提升自己。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更應強化這些要素,并以此提升孩子的音樂表現力、想象力和靈敏力。
一、鑒賞不僅僅是“求同”,也要“求異”
高中階段的音樂鑒賞,范圍廣、形式活,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去鑒賞音樂作品。《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chuàng)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的學習方法,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钡拇_,倡導開放式的鑒賞,才能領略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奇景。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被貶任江州司馬期間,在船上聽到一位淪落地方的長安樂伎演奏琵琶曲,聯(lián)想自己“謫居臥病潯陽城”的處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痹噯?,如果一個人不曾“謫居臥病”,又如何能有這樣強烈的感情共鳴?
湘教版高中音樂“音樂的美”這一單元中,欣賞《英雄贊歌》之時,大部分學生欣賞到了崇高美,但也有學生體會出了絲絲憂愁;在聆聽《松花江上》時,有的學生僅僅感受到了如泣如訴的悲劇色彩,但有的卻在絕望中體會到希望;有的僅僅體會到東北同胞的悲憤哀傷,但有的卻在此基礎上觸摸到中華兒女對侵略者的憤恨和控訴,感受到收復失地的強烈期待。
對樂曲體驗的深淺、多少和強弱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我們自己的體驗,是從自己心底開出的花兒。正如殷鼎所說:“理解實際上把作品的生活內容帶進了理解者的個人精神世界和生活中。由此作用著個人對自身和人生的理解?!?/p>
二、鑒賞不僅僅針對經典作品,也應兼顧通俗音樂
對于音樂鑒賞而言,“陽春白雪”固然要舍得下工夫去反復品味,但對“下里巴人”的欣賞也不可或缺。特別是高中生,他們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而復雜的階段——他們對現實熱情擁抱,對流行音樂、對通俗音樂敢于、樂于觸摸。基于此,很有必要引領學生鑒賞優(yōu)秀的通俗音樂,以此創(chuàng)設一泓經典和通俗相依并存的活水。
很多人認為“通俗音樂”是商品音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至少有一部分通俗音樂與商業(yè)不搭邊。如何引導學生以開放的心態(tài)理解并鑒賞通俗音樂?如何從中國近現代豐富的通俗音樂中汲取精神原料的“維他命”?音樂教師需思考并行以成之,通俗音樂創(chuàng)造者也需思考并敢于改變。以下提幾點拙見,僅作參考。
1.可以觀看“三代人眼中的通俗音樂”短片,以此理解通俗音樂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的特點。
2.所謂“擁有廣大聽眾”,并不僅僅指年輕人。引導學生在欣賞任光的《彩云追月》時,理解通俗音樂的時代性、連續(xù)性和豐富性。
3.存在的,必有其價值?!哆吔娜逵旨儭贰蹲屖澜绯錆M愛》《天路》等歌曲的鑒賞,讓學生不僅僅理解通俗音樂的娛樂價值,也參悟到它的音樂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也理解了通俗歌曲有時不需要更多的語言就能流傳的特征。
4.哪些材料需要聆聽,哪些材料需要視聽?哪些材料需要精聽,哪些需要泛聽?厘清不同音樂的欣賞層次和螺旋式上升的梯度,對于學生音樂鑒賞水平的提高很有必要。如果教師經常引領學生用“心”,而不僅僅是用“耳朵”去鑒賞作品,學生一定會在音樂作品的密林中,走得更遠,吃得更飽。
三、鑒賞不僅僅是習得技能,也要純化品性
鑒賞好的音樂作品,其實就是和音樂大師進行深度對話,其實就是心靈的凈化、品性的純化、情感的滋養(yǎng)。正所謂:“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p>
湘教版高中音樂教材中的《一個華沙幸存者》,揭露了法西斯殘酷無情的本質。這樣的作品具有沉甸甸的精神元素,但是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呢?在教學時,不妨先觀看影視作品《辛德勒的名單》,然后再欣賞曲子,效果可能會好一點。因為人的感情不是召之即來的,是經過一定的醞釀鋪墊之后悄然打開的。之后,學生在感受到曲子的無調性、不協(xié)和、尖銳不和諧的聲音、無序的節(jié)奏等特點后,逐漸體會到納粹集中營的緊張、恐怖以及納粹的殘暴,從而引起對法西斯的憤怒和對受害者的同情。最后進行拓展與延伸:“除了有關戰(zhàn)爭題材的悲劇美作品外,你還知道哪些具有悲劇美的作品?”(如歌曲《周總理,你在哪里》、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民族器樂曲《江河水》等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悲劇美作品的內涵。
盧梭說:“教育即生長?!币魳疯b賞正是“生長的教育”,好的音樂鑒賞教學,其教學時空是動態(tài)多元的,學生在長大,教師在成長,教育的觸角在延伸。音樂鑒賞就是一個欣賞、癡迷、想象以及與大師對話、與自然對話、與世界對話的過程。引領學生癡迷于音樂鑒賞的時空中,其旋律是迷人的,學生是迷人的,而師生的鑒賞方式甚至行走方式也是迷人的。
參考文獻:
張欣.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之我見[J].黃河之聲,2008(21).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