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案是教師授課的依據,對一堂課的成敗起著決定性因素。教案中包含著老師的授課目標、授課藝術和授課思想。減負增效的實施要求打破以往的授課模式。要減輕學生的負擔,以前的教案就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從而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
關鍵詞:減負增效;數學教案;修改
教案對課堂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一堂成功的課離不開精彩的預備。為了更好地將減負增效的精神貫徹在教學中,真正起到該有的作用,我校數學教研組組織教師進行修改教案活動,讓每一個教師能在具體的修改過程中認識到減負增效的真正內涵,同時也促使老師轉變思想。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拿出一些片段與大家分享。
案例一:講授有關集合的內容
1.修改前
教學目標:(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理解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2.修改后
教學目標:集合是高中數學的基本知識,本節主要是幫助學生運用集合的觀點,不斷加深對集合概念、集合語言、集合思想的理解與應用。
重難點歸納:
(1)解答集合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集合的有關概念,特別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對于用描述法給出的集合{x|x∈P},要緊緊抓住豎線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質P;要重視發揮圖示法的作用,通過數形結合直觀地解決問題。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題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時,要考慮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則有A=或A≠兩種可能,此時應分類討論。
以往我們設定教學目標總是依據課程標準。從講授的角度出發,制訂的是教授的目標,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修改后的教學案的教學重難點不再是空洞的敘述,而是提出了具體問題。這樣目標更加清晰,而且方法也更明了,有利于老師抓住最主要的問題,讓課堂教學活動更加明確。
實施減負增效的課堂,一要保證教學目標主體明確,以學生為中心,一切教學活動和教學行為都要關注學生是否愿意學;二是重難點要具體突出、明晰簡潔,不能像以前那樣羅列一堆內容。
案例二:講授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教學設計的內容
1.修改前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用屏幕顯示判斷下列方程是否有實根,有幾個實根?
(1)x2-2x-3=0;(2)lnx+2x-6=0
學生活動:回答,思考解法。
教師活動:第二個方程我們不會解怎么辦?你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想法?我們可以考慮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未知問題已知化,通過對第一個問題的研究,進而解決第二個問題。對于第一個問題大家都習慣性地用代數的方法去解決,我們應該打破思維定勢,走出自己給自己畫定的“牢籠”!我們先把所依賴的拐杖丟掉,假如第一個方程不會解,也不會應用判別式,你要怎樣判斷其實根個數呢?
學生活動:思考作答。
教師活動:用屏幕顯示函數y=x2-2x-3的圖象。
學生活動:觀察圖象,思考作答。
教師活動:我們來認真地對比一下。用屏幕顯示表格,讓學生填寫實數根和函數圖象與x軸的交點。
學生活動:得出方程的實數根應該是函數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的結論。
2.修改后
教師活動:認真閱讀教材第86頁的內容,考慮如何能夠判斷下列方程是否有實根?小組討論。
學生活動:回答,思考解法并討論。
教師總結:得出方程的實數根應該是函數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的結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老師就不用教。以往老師總是按照自己預設好的軌道講課,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很多問題都是由老師代勞的,這樣的結果是學生不進行思考,等待老師把答案說出來。因此,老師要設置好幾個步驟才能完成一個簡單的問題。
所以,我們對以往的教案進行修改,主要就是簡化步驟。學生能夠完成的就讓學生自己完成,而且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減負增效的課堂就是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地思考。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能包辦所有的活動和學習時間,要留給學生追尋知識的空間與時間。
案例三:關于作業的布置
作業的布置是每節課都會設計的問題,所以關于這個問題我就不具體舉實例了。以前我們布置作業總是越多越好,或者是布置現成的課后試題和練習冊中的試題。從來就是一刀切,且不注重是否有知識點重復考查的現象。
修改教案,教師要解決布置課后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問題:(1)不分析學情,布置現成的作業;(2)所有學生的作業都是一樣的,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3)布置的量過重,其中有很多是知識點的重復考查。
參加修改教案活動后,我才真正明白布置作業也是一門藝術,是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布置作業要按照學生的掌握情況,聯系實際,自己設計。而且要分層布置,不同程度的學生做不同的試題,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有所進步,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嚴格控制試題的量,知識點盡量不做重復考查。讓學生不再將做作業看成是一種負擔。
在一起進行教研活動,總能碰撞出火花,總能有所長進。我們修改的教案還有很多種,在修改的過程中將減負增效的有關知識進行了穿插。今天提供的幾個片段僅供老師們參考,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袁苑.“減負增效”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工夫[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7).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