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初中數學教材內容、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思路等多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對當前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發現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并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完善自身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情景教學
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以說教式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導致教學質量長期不理想。而新課程改革則對傳統初中數學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等多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數學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弊端進一步凸顯。因此,在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對已有的數學教學進行反思,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的全面發展。
一、從“教”向“引導”方向轉變
教學同時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傳統教學方式側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不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探究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因此,教師要轉變“教”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鍛煉學生良好的學習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讓學生主動地去學。以“數據與圖表”中關于統計表特點的學習為例:
教師向學生介紹統計圖時可以采用問題導入的方式,將學生一步一步引入本章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身高設計問題,如“同學的身高是多少”“誰的身高最高”“今年身高和去年相比是否有變化”等,通過這樣的問題提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分別說出自己的身高,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制作成一個統計表及身高變化折線圖。學生通過簡單的分析統計表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身高與其他同學身高之間的差距;通過曲折線可清楚地看到自己身高的變化情況,了解哪一年身高變化最為明顯。這種做法可以讓學生在潛意識中了解統計表的特點,掌握統計表可以直觀展示數據之間的特點,方便數據之間的比較。
二、轉變角色地位
傳統初中數學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教師主導了整個課堂教學。但是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基于新課改這一要求,教師要改變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定位,從主動教學轉向引導教學,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特殊四邊形“菱形”的教學,教師可以改變直接向學生介紹菱形的特點,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合作共同制作一個菱形,小組成員根據觀察結果總結菱形的特點,再由小組總結各自小組的觀點。這種自主探究的合作教學方式完全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完全主導課堂教學,教師則從旁輔導學生,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并且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思維障礙。而且這種教學方法還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鍛煉學生的團隊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全方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三、正確應用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的作用在于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新和求知欲,激發新舊知識的沖突,并且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情境教學是新課程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拉近了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是數學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能致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都喜歡采用情境教學。例如“計算機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教學,教師創設了以下教學情境問題: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減少2cm后,正方形的體積為8cm3,問原正方形的體積是多少?由于學生未學習非平方數開根號的知識,因而對學生而言,該問題具有較大的難度,學生只能通過大致估算方法求解。但是,估算對初中學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生面臨著重重困難??梢钥吹?,教學結果已經完全背離設置教學情境的初衷,也背離了原有的教學目標。其實,這節課的重點是使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教師的本意在于利用估算平方根和立方根存在的難度引出計算器計算,體現計算器計算的區別。但是根據本章節課程特點,教師完全沒必要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輔助手段,它必須符合教學內容以及生活實際情況,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讓課本教材的內容通俗易懂,降低教學難度。否則,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使教學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內容的特點,考慮教學內容是否適合使用情境教學,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
在新課程改革下反思初中數學教學是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深入剖析,有助于教師發現自身在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法中的錯誤,再采取有效的措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反思也有利于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技能素養,掌握新課程標準的精髓,遵循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宗旨,推動我國義務教育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飛.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探討[J].考試與評價,2013(9).
[2]甘長歡.多一點反思,少幾分遺憾:淺談初中數學教學反思[J].中學教學參考,2011(13).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