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使初中課堂效率得以提升,教師就應該對新課改的精神進行認真學習,立足于學生的認知規律,并且與實際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最終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設計出來,從而能夠用趣味多姿以及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吸引學生,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針對新課改下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進行了分析和介紹,希望能夠對廣大一線教師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知識遷移
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將課堂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好,才能夠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教師要想將一堂課上好,就應該具備靈活機智的教學手段以及扎實的基本功。新課標要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看作主體,并且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最終將高效課堂構建出來。
一、從教材和學情出發,精編課堂導學案
課堂導學案是教師授課的藍本,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初中數學教師就要對課堂導學案的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視,精心編制課堂導學案。
編制課堂導學案要立足于兩大因素:教材和學情。作為承載課堂信息以及傳播知識的有效載體,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將教材吃透,并且從教材中將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合的內容挖掘出來,對教材知識脈絡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刻的領悟。這就涉及另一個重要因素:學情。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無論是在數學基礎還是在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教師要對其進行動態的、辯證的分析,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水平,在其最近發展區制訂課堂導學案。課堂導學案不僅要立足于教材和學情,更要具備可操作性、靈活性,要具有梯度,能夠使后進生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以因式分解的講解為例,教師要對教材的難易程度進行梳理,并對學生的認知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在此情況下制訂課堂導學案。首先要帶領學生鞏固和復習常規分式,再由淺入深地向學生引進因式分解的概念。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和鞏固,讓學生進行基礎練習,并就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總結。課堂導學案的編制要簡潔有效,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掌握教材內容。
二、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動手實踐,從而對知識的遷移進行體驗
課堂是對知識進行傳播和學習的主要陣地,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在課堂上進行精講精練,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動手實踐,這樣學生就能夠對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具有親自的體驗,從而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要點。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動手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因此教師應該對這一點進行充分利用,將巧妙的實踐環節設置出來,從而對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概念起到輔助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精彩的講解插入其中,突破知識點中的難點。
比如教師在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講解的時候,就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幫助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進行理解:(1)首先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對長方形的特征進行分析和回顧,然后讓學生利用小木片將一個長方形制作出來,讓學生將這個長方形作為教具,同時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全面的認知。(2)教師讓學生將長方形的兩個對邊拉住然后分別朝著相反的方向用力,這時候就要讓學生對長方形的改變進行觀察,提出“這還是長方形嗎”這樣的問題。通過這種實踐能夠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形成過程具有親身的體驗,從而使學生能夠從知識本源上將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和區別牢牢掌握。
三、對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對學生的探索創新起到有效的啟發作用
重分數、輕能力是傳統數學課堂的主要特征,在課堂中教師往往集中精力進行講解,而學生則不斷地練習和模仿,這樣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很多教師為了保證課堂進度,不允許學生在課堂當眾發問,這樣就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從根本上不符合新課改的目標和要求。因此必須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積極地鼓勵學生去質疑,并且提出各種疑問,只有讓學生具備質疑以及解除問題的能力,才能夠將高效的數學課堂建立起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考和方法,因此在數學學習中不同的人會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讓學生都能夠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進來,針對各種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發現和解決。既然每位學生之間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差異予以充分的尊重,將質疑的空間和氛圍營造出來,從而能夠使學生的視野不斷開闊,并且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
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其中,有一種邊邊角的情形是錯誤的,有很多學生不明白其原因。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為什么,可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質疑、討論,舉出反例進行論證,從而得出結論。這樣可以使學生掌握推理論證的能力,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有效的培養,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參與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數學課的興趣也被激發出來了。大量的實踐證明,只有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敢于質疑,才能將學生的思維激發出來,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最終能夠將數學高效課堂構建起來。
四、針對細節構陷問題進行設置,避免學生出現麻痹的情況
在具體的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發現,盡管一些定理和概念并不抽象,而且在對這些定理和概念進行操作的時候也沒有很大的難度,然而很多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卻容易在細節上出現問題。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放松對這些簡單的概念和定理的警惕性。為了有效避免學生出現麻痹的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開展即時細節練習,然后讓學生在自己設置的問題中“翻船”,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充分正視這些問題,而且學生在犯過錯誤之后也會積極地展開自我反思,進而使學生的這種反思上升到能力層面,最終能夠有效地避免以后同樣問題的出現。
比如在將分式的意義和概念學習完之后,很多學生可能會覺得很簡單,然后就在課外以及課堂練習中不屑一顧。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其中的細節性問題抓住,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在x滿足什么樣的條件時,的結果是負數”的問題,很多學生看到之后,就可以很快地得出結論:x<3。這樣,學生很明顯就在細節中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陷阱問題,分母在題目中確定為正數,因此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將x<3的情況考慮到就可以,然而學生卻忘了這樣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個分式必須要有意義。所以要想保證這個分式具有意義,那么分母必須不能為零,被開方數大于或等于零,因此,-1 本文探索并總結了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針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進行構建。總之,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必須對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進行切實的分析,并且立足于學生的學情,針對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最終將能夠與學生認知相符合的學習方案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在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還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曉艷.談談數學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做好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2]于海燕.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J].新課程學習:中,2013(1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