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價值取向、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新型教育活動,而物理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因此,在物理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應選擇能夠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易被學生接受、行之有效、合理恰當的方式方法,保證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要達到上述目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注意情感滲透,打造學生的創新人格
情感教育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新課程教學活動中的一個基本特征,“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需要加強情感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人格。
1.課堂上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應該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他們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在內心升騰起對教師的信賴和愛戴,“愛屋及烏”,由喜歡老師進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從而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將教誨轉化為行動,這對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創設美的情境,營造出審美化的課堂,以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美的教態、美的課件、美的教學手段來打動學生、感染學生,醞釀一種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或情結,使學生由此產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緒氛圍與情感意境,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
3.“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既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向師性”,又要尊重他們的“獨立性”。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充分展示個人魅力,以情激趣,以情動人,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并將情感內化為熱愛生活、熱愛物理課程、熱愛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前提,創新意識的培養需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該精心設疑、制造懸念,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維,誘使其產生創新意識。
1.通過參觀、閱讀物理學在工業、農業、國防、環保等方面的有關應用,誘發學生創新的積極性、緊迫感和責任感。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了解被稱為白色污染的廢舊塑料,并為其解釋:雖然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若任意將其丟棄、或是焚燒、或是掩埋,都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怎樣處理這些廢舊塑料已是人們面臨的一個迫切重要的課題,這便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2.結合課本教學內容和任務要求,適時適度地介紹有關物理學史及物理科學發展前沿的內容,使其從中得到啟示。例如,在學習焦耳定律之前,我結合課本內容,重點介紹英國物理學家焦耳不怕挫折、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學習電磁感應時,介紹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不畏艱險、勇于探索、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通過這樣的實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探索精神,還能為其樹立創新意識。
3.利用家庭小實驗等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讓學生做一些操作簡單的實驗,如驗證大氣壓存在的覆杯實驗、廣口瓶吞雞蛋實驗、電動機模型實驗等等,這不僅可以增加強學生對物理課的興趣,還能夠從不同側面去誘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訓練和發展創新思維
思維是以記憶為原材料的智力活動,而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關系密切,思維越活躍、越豐富,創新能力就越強。
1.改變傳統教法,構建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課堂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遞,而忽略了將知識轉化成能力以及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把教學重點由教學生“學會”轉變為“會學”,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在“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為了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我特意強調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并讓學生邊做實驗邊觀察、邊討論,然后再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出浮力大小與液體深度無關的結論,同時,繼續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探討,最終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形狀、液體的深度、液體的多少等均無關的一般性結論,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和拓展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應用,還能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
2.加強實驗探究,發展創新能力。開展探索性實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最終促進其創新思維的發展。例如,學習了串聯電路的特點后,部分學生片面認為只要幾個燈泡同時亮同時滅,就一定是串聯,我給他們演示了兩個燈泡并聯的情況,他們對這一“反常”現象感到新奇,然后,我又給了他們三個燈泡、一個開關,要求連接成三個燈泡同時亮同時滅的電路,他們懷著強烈的探索欲望,不但連成串聯、并聯電路,更有一部分學生連成了混聯,這樣不僅可以優化實驗步驟,還可以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進一步訓練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創新教育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增加了鍛煉的機會,增強了順應時代、適應社會發展的意識,可以說,抓住了創新教育就等于抓住了中國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只有搞好創新教育,教育才能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參考文獻:
[1]馮紅瑞.高職院校學生創新素質培養問題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3.
[2]吳淑芳.大學教育與人的創新素養發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