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學生能透徹地理解初中思想品德的理論知識,在教學方面需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效結合。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點,便于加深學生的記憶,還能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文化,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習效率最大化。
一、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分析
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會和理解理論性的知識并能將之熟練地運用于實踐中,通過思想品德的學習,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正確的思想品德立場。案例教學運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便于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案例教學以案例為教學素材,更加貼近生活,學生對于知識理解更加清晰透徹,同時也可以加深印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融洽和諧,學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強烈,使得教學計劃順利進行,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是個雙向互補的過程,學生根據老師的案例引導,提出自己的質疑與見解,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反饋給老師,老師則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尋找一些更加貼切的教學案例,更改自己的教學計劃,制訂出一套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案。
二、初中思想品德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原則
1.相關性原則
教師在尋找教學案例時,應該認真審視案例是否貼切,是否與要傳達的知識具有相關性。對于案例所表達的信息應該準確清晰,讓學生可以從中受益,加深印象。例如,“生活與哲學”第六課探討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時,可以設計一個學生的小活動。取四個杯子,杯中盛有同一顏色的不同種飲料,歡迎同學品嘗,并判斷自己喝的是什么?在學生品嘗并判斷后,總結:同學判斷出自己喝的是什么,是一種認識,它從何而來?從品嘗中來。而品嘗活動在哲學上即是實踐活動。由此可見,人的認識從實踐中來。那么,什么是實踐?它又有什么特征呢?這樣設計便直接地導出了認識從實踐中來,而且又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參與中認識,在參與中總結出知識。在選擇教學案例時,把握案例的相關性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充分。單純的思想品德授課是比較枯燥乏味的,而引用一些相關的案例,就可以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2.時效性原則
思想品德教育應當是與時俱進的,應把握最新的思想品德思想動態,傳播最新的思想品德新聞資訊,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想品德思維與社會潮流同步。同時,青少年對于新鮮的新聞都比較感興趣,而對于一些陳舊的知識理論卻提不起絲毫興趣,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經典的思想品德理論融入最新的時事新聞當中,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加強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解社會公德的時候,向學生介紹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
3.引導性原則
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品德立場。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拘泥于書本上的概念,而是要引導學生發自內心地接受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思想品德學習樹立起正確的思想品德立場和思想品德態度。青少年正處于道德思維和人生目標的待成熟時期,這一時期影響會伴隨他們一生,是學生一生中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把握好這一時期,通過正確觀念的引導以及正面案例的熏陶,向學生灌輸積極思想,通過反面的案例使學生提高警惕,幫助學生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
1.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與內容相關的案例
在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學中,教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選擇的案例與教學內容的相關程度和案例的針對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科學、有效、積極的案例對思想品德教學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反言之,如果案例選擇不合適,并沒有突出課程重點或者與課程相關性不大,那么教學質量將會很不理想。案例的選擇可以利用教材上的,也可以是教師日常收集的經典案例,也可以是教師看新聞、報紙等記錄下來的,案例的選擇多種多樣,只要是貼近課程要求,能反映教學內容的案例都是可以的,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自編案例。只要是課程需要,能夠達到課程要求的案例,即使是杜撰的,也是很有意義的。思想品德課堂需要大量新鮮的案例,只有不斷更新案例才能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選擇合適的案例,教學效果將事半功倍,所以選擇合適的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一門必修課。
2.通過不同方式呈現案例
教師講解案例的方式過于單一,有的時候會令學生興趣度降低,造成授課質量下降等。教師講解案例不僅可以通過口述這種方式,還可以通過視頻、錄音、多媒體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講解案例。這樣給予學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能令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當今時代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師從業的基本要求,而這些都是青少年感興趣的事物,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學生興趣所在,尋找學生更喜歡的接受方式講解案例,這樣吸引學生自主學習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當然,案例學習并不是必須要老師向學生講解,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尋找教學案例的任務,學生在搜索過程中一定會看到很多相關信息,不知不覺中就會在腦海中形成對這一知識點的認識。讓學生將收集到的案例通過自己的方式講解給同學們,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讓學生多了相互溝通的機會,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更好地掌握課程重點。
綜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還是要以學生為主,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案例教學就是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而發明的一種適合初中生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是一種實踐證明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育體制改革盛行的今天是教師們的最佳選擇之一。
參考文獻:
張娜.思想品德課應用案例教學法的課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1(1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