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知識的不斷更新,科學技術持續進步,這是人類學習型社會不斷進行推動的結果,現在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方式可以說是更加的被動。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更加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的能力,那么教師就要運用主動式或者協作式的學習方式來完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設計。
關鍵詞:網絡教學;管理模塊;教學模式
在網絡教學環境下基于Moodle平臺的協作式教育環節來進行研究,教師可以以信息課堂教學作為案例,進行教學環境的設計。教師可以從幾個重要的模塊來進行具體的設計,讓學生在這種教育模式下讓自己的學習能力逐步提高。
一、導航管理模塊在初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
導航管理模塊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讓進入到平臺的老師和學生能夠輕而易舉地明確平臺的主題以及自己想要的使用功能,導航起到了Moodle的門戶作用,所以我們在進行導航架構的時候要作為基礎來進行。導航模塊的特點要簡明、清晰。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信息化的管理平臺以及相應的學習環境。我們先要對課程進行分析,老師要對課程要有充分的了解,明確在整個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教學方式以及相應的教學手段,進行合理的編排,當學生進入到Moodle平臺的時候有很強的針對性,還有就是設計的導航應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平臺結構進行理解。比如我們在進行計算機硬件系統講解的時候,先了解到學生在進行計算機硬件系統學習的時候,對硬件的分類是很模糊的,所以我們在進行Moodle導航設計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一項列為重點分類進行硬件介紹,學生可以一項一項地進行學習,通過模塊化學習,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對每一個硬件的理解更加透徹,因為導航的模塊化分類可以讓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明確的分類,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學習效率。
二、完善作業管理模塊
Moodle平臺的作業管理模塊是我們完成協作式學習的關鍵,主要功能是讓老師通過平臺完成對學生作業的收集以及評改意見,根據結果做出反饋,學生通過這個平臺來進行作業的提交,Moddle的最大好處就是允許不同類型的電子文檔作為作業來上傳。學生可以發送文字處理文檔、電子表格、圖形等相關的文件來進行處理,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對這些文件進行上傳,這樣的設計方案是適合中學生信息技術這種大量實驗性質課程的。
教師可以進行在線的文本編輯,對于一些簡單的作業模式,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在線的文本進行編輯和設計,可以在Moodle平臺中設置在線文本的輸入,這樣學生就可以直接進行作業的提交,老師提出評改意見,學生可以及時地看到,可以及時和老師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和老師進行交流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心理障礙,學生可以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這個方式來進行提問,老師在進行回答的時候也是有很多針對性的。
當我們在進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時候,老師可以預留相應的作業讓學生來完成,學生在進行這些作業的時候,就可以通過Moodle來進行傳送。老師可以在分類作業收取的時候了解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習動向以及學習情況,如果是紙質作業,第一不便于老師保存,第二也不便于老師進行分類。學生在進行作業完成后可以把自己質疑的地方提出來。比如說學習不太會用視頻插入,但是感覺這個問題很簡單,在課堂學生對老師直接提問感覺不好意思,所以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提問,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圖片或者文字的方式來進行展示,老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問題。
三、網絡搜索的教學模式和Moodle的應用
現在網絡搜索有很廣泛的蘊含面,我們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還要讓學生之間也進行交流。所以我們要求學生借助網絡來進行知識的搜索,我們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一定不能夠忽略這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節,這樣可以有利于學生產生協作式的學習行為。
我們可以開展一個以網絡搜索為主題的教學內容,結合Moddle平臺來進行協作,可以先設計一個交流區,在交流區里面充分運用Moodle平臺進行課程前和課程中間的討論和交流。在前測部分我們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交流,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摸底,我們可以有幾個問題的設置,讓學生了解一下網絡搜索是什么,我們在進行搜索的時候最常用的是那個搜索引擎,還有就是目錄檢索和關鍵詞檢索的區別,學生在對這些問題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就能夠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來進行思考,我們利用Moodle的平臺資源來進行網上搜索資源的具體應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使用PowerPoint,列舉出百度以及谷歌的兩個大的搜索引擎的功能表,在功能表的對比中讓學生來了解他們的優缺點。在課程結束以后來進行作業的提交。
信息技術的課程設計融入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在Moodle模式中更多的是要進行平臺互動交流,在平臺互動中進一步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我們通過幾個模塊的簡單應用來完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的應用,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進一步提高,從而進行互動交流完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熊小梅.基于Moodle平臺的網絡課程設計及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4(2):3-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