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學科是初中階段學習中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數學知識具有嚴格的邏輯性和確定的結論性,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數學學困生。就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學困生;原因分析;有效策略
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總會出現一些學習能力較差以至于達不到學習目標的學困生。而這些學困生和其他學生一樣,智力和感官能力都正常。目前,對學困生的轉化已經成為素質教育進程中的教育教學要求之一,同時也是教育教學工作者所要面對的問題。初中數學作為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如何轉化學困生顯得非常重要。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1.外部環境因素
現在的家長大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子女的期望太高。但是適當的期望可以成為學生發展的動力,一旦期望太高,會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壓力。當前初中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予以厚望,學生在家長的期望中導致壓力巨大,學習動機不明確,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害怕學習不好辜負父母希望而無法安心學習。此外,初中學生剛從小學升上來,陌生的環境讓他們感到緊張、壓抑。一些學困生自己處在自己的空間里,產生自閉性格。
2.基礎知識不扎實
小學生升入初中,一部分學生由于小學階段沒有打好知識基礎,進入初中后感到學習困難,尤其數學學科系統性強,小學的知識都沒有切實掌握扎實,初中階段的學習就產生較大的阻礙,導致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有個別學生的數學測試成績在及格以上都很少見,這說明,導致學生初中數學成績差,學習感到困難的重要原因是其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
3.學科教材因素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及空間圖形的學科,需要嚴密的邏輯,抽象的思維能力,并且要能將其廣泛應用。由于學生在智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初中數學學習中出現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是自然的事。相比較小學數學教材,初中數學難度較大,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多,教材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對學生學習能力也提高了要求。學生稍不注意,都容易成為學困生。
4.教學人員因素
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激烈的升學考試競爭導致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知識傳授而忽略學法指導。單一的教學方式,忽視對學生的關愛,沒有及時鼓勵學困生,對學生的評價不適當,學生的自尊心受挫,這些都是導致學生學習成績變差的因素。
二、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有效策略
1.引導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師首先要做好小學階段學習與初中學習的銜接工作。學校可以組織初一教師到小學考察和聽課,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尋求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做好過渡階段的教學工作,同時加強指導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一些讓初中數學老師感到為難的學困生并不是天資差,也不是他們的學習基礎差,而是這些學生在學習態度上不端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一些做事粗心的學生,拿到一個問題,掃一眼題目就開始動手解答,最終因為審題不仔細或者理解不到位而出現錯誤。因此,數學教學者首先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分析能力,讓學生重視審題與解題過程,及時幫助他們糾正錯誤,盡量不讓同一個錯誤重復出現,并在課后養成復習知識點的好習慣,已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
2.實行一對一輔導,采用成功教育理念
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是教育學困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大部分的學困生基礎不扎實,上課又不專心,有時候連課堂內容都不聽,他們的問題不是一兩天遺留下來的。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鼓勵他們說出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點。個別輔導還會讓學困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關愛,這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成為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
3.關注學生家庭學習氛圍,注重與家長的溝通
家長在學困生的學習過程中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學困生的數學作業完成的質量如何,都與家長的督促與配合有著莫大的關聯。
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在學校,家也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家長的言行和家庭氛圍影響著學困生的情緒和學習行為。老師和家長之間不能相互推脫責任到對方身上,而是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努力幫助學困生走出學不好數學的陰影,這就要求學校與家庭雙方及時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樹立“我能學好數學”的信心,對孩子少點批評,多點鼓勵,用愛去鼓勵他們、感化他們,這樣,孩子才能堅定學習的信心。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應該讓每個孩子都對數學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學者應該優化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式,讓孩子的數學學習一步一個腳印,掌握每個知識點。給予學生關愛,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這樣,孩子才會全身心投入學習中,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王麗娜.解析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對策[J].讀寫算,2013(2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