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科學深層次的整合和利用,是達到2011年新頒布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必然途徑,更好地促進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學。通過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課程教學應用中的優缺勢,總結調研目前的應用現狀及問題,最后得出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恰當應用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應用;整合
在經濟社會急劇變遷的現代社會,信息技術應用已成為人類發展不可缺少的技能,還是推動教育發展、實施教育變革的關鍵支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科學合理地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既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又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必然途徑。特別是在基礎教育發展由數量普及向質量提升轉型的背景下,如何通過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教學的變革與創新,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初中的思想品德課肩負著學校德育的重任,其教學質量及教學結果,對身體及心理均處于發育期的中學生,有著重大的影響。良好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在精神上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導向,從而培養擁有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中學生。本文在分析思想品德教學特征以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利弊的基礎上,對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期對思想品德實踐教學方式的變革產生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特點
1.理論性
相對于其他學科,初中思想品德課具有很明顯的理論性,教學概念性、抽象性較強,不易直接感知,這一點從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目錄即可看出,每一章節都會有新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論。教學不當,很容易就陷入枯燥的理論講授,降低了學生的領會效果,達不到最基本的學習目標要求。
2.社會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主要是基礎性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思想品德教育作為一門學科,其根本目的在于教育人和培養人,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為一定的階級、政黨、國家和社會服務。初中思想品德課所體現的情感價值觀貫穿和連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生活習慣、人際交往,大到思想品德價值觀,無一不體現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中。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將課堂教學隱性應用到具體生活中最廣泛的一門學科。這一特點就可以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中發生的事件作為案例進行授課,將理論化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應用中的優劣勢分析
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各個學科中,既是順應信息化環境下時代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是變革以傳統教授為主的教學、以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為主的教學需求。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更是改變和提高全球信息化時代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方法。
1.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應用中的優勢
(1)現代信息技術拓展了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資源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廣度、深度均有前所未有的增加。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事件,社會熱點和時事思想品德可以隨時、快速地被教師和學生掌握,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使得思想品德教學更加生活化。信息化社會中有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是以往單純的課本所不能企及的,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來拓寬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鮮活、及時、大量的信息資源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提供了充足的案例保障,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改變以往傳統課堂容易與社會脫節的現實。
(2)改了以往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的應用,改變了以往以教為主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特點。對于課程內容所需要的資源,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讓學生自主查找并提出問題,增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全球的信息化使得信息、資源共享和及時,教師若仍然停留在簡單知識點的遷移上,教師在信息化社會的作用將會大大降低。教師應該正確地引導、幫助學生正確獲取資源,教會他們在信息化時代學習的技能與能力,培養新型自主學習的學生。這一轉變帶來了教學與學習方式的同時變革,大大促進教育的發展。
2.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應用中的劣勢
(1)現代信息技術對解讀哲理性較強的劣勢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屬于初中階段傳遞、培養學生德育的主要途徑,哲理性、抽象性較強。比如,在講授國家及黨的基本理論時,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并不能傳遞抽象性較強的概念,現代信息技術中的視聽媒體、手段運用在教學中,主要優勢即形象、直觀。而面對哲理性、思辨性較強的知識時,現代信息技術并不能以其優勢給予解讀。
(2)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形成的新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在帶來無限資源共享的同時,一些垃圾信息也在同步散播、侵蝕成長中的學生,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對于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信息技術,使之為學習服務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開放網絡環境在為教學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增加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性和障礙。然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和手段,其自身并無好與壞、健康與不健康之分,而在于運用者如何使用和操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和幫助。
(3)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和應用素質
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需要首先建立在對信息技術的熟練使用上,教師對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程度,直接影響著其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若只是將原來寫在黑板上的粉筆字變成投影儀上PowerPoint的字幕,無疑與原來只是形式上的差別。現代信息技術想在初中政治課堂得到良好地運用,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工作,這就為不同個性特質、不同地區的教師帶來了差別較大的問題。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是將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得以最好運用的前提。
三、對優化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方法和建議
1.適度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教師要正確面對現代信息技術在自己課堂中的運用。客觀評估在教學過程中,何處適合運用信息技術,適合運用哪種信息技術,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優勢,盡量避免運用過程中的缺陷。現代信息技術歸根結底只是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工具和手段,其運用與否、如何運用、運用效果如何均建立在使用者的運用理念及技能上。教師不應完全拋棄傳統教學中的優勢,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要從理念、到實際教學策略、到教學設計、評價進行深層次的整合,從而達到更好地服務自身教學的目的。
2.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水平
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和理解,直接影響教師對其運用的效果。因此,加強對思想品德課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是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途徑。更重要的是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養不僅僅建立在技術本身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加強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信息素養的九大標準是:能夠有效和高效地獲取信息;能夠熟練、批判地評價信息;能夠精確、創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能欣賞作品和其他對信息進行創造性表達的內容;能力爭在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中做到最好;能認識信息對民主化社會的重要性;能履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能積極參與活動來探求和創建信息,使教師全面提高自身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的應用水平。
3.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需要圍繞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進行展開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為了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因此,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要始終圍繞并以達到目標為根本。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整合首先必須以教學目標為基本原則進行設計和展開,脫離了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整合就如沒有目的地奔跑,處理不好就會“南轅北轍”。花哨的多媒體課件、帶有歧義性的熱點音像選擇等,不僅不會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目標,反而有阻礙作用。
參考文獻:
[1]昊松年,莊永敏.思想品德新課程百問[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3.
[2]王小新.論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J].教育與職業,2008(2).
[3]田志超.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2008(6).
作者簡介:楊靜,漢族,出生于1977年7月,中級職稱,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實驗中學,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與教學理論問題的研究。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