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模式化十分嚴重。寫作教學呈現出教學文體單一化、寫作框架模式化、文章語言模式化的特點。這與時代的發展嚴重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作文的良性思維,嚴重限制了學生寫作思維的發展。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應該摒棄功利主義的侵擾,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注重多種文體的協調發展,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并引導學生寫真話、實話。
關鍵詞:語文素養;寫作教學;協調發展
高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也備受教學一線的語文老師的關注。新時期,面對信息化、全球化、個性化的要求,在作文教學中追求創新,寫出個性,從而讓寫作者碰撞出心靈的火花,是當下作文教學一種美好的期望。然而,筆者接觸到的中學作文教學的現實是模式化作文教學十分嚴重,這與時代的發展嚴重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作文的良性思維,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寫作視界。
一、模式化作文教學現狀
走進寫作教學的課堂,筆者發現模式化作文教學呈現以下一些特點:
1.寫作教學所選用的文體單一化
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老師往往側重議論文和記敘文的寫作教學。因為在高考新材料作文的走向,寫好一篇議論文和記敘文逐漸成為高考作文的主要導向。學生在有限的幾年學習中,學習寫作議論文和記敘文幾乎成為學習寫作的全部內容,他們在這兩種問題的寫作中糾結。教師也樂此不疲,花費大量時間來教學生如何寫好這兩種問題,并進行大量、機械、重復的練習。而在教學中教授學生寫作其他文體則十分罕見,以至于學生對小說、詩歌、戲劇以及日常生活中很實用的應用文等文體十分陌生。很多高中生不會寫請假條、申請書,更不必談寫作文學性更強的小說、詩歌和散文了。
2.寫作教學所教授的文章寫作框架模式化
在寫作教學中,語文老師們熱衷時下很受歡迎的“美題—鳳頭—豬肚—豹尾”的結構模式。在寫作教學中,十分注重訓練學生擬題的能力,力求在新材料作文中找到題目的與眾不同,從而博得改卷者的眼球,獲取很好的印象,為最終得高分做好第一步。其次,他們認為有一個好的開頭就為文章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于是在寫作教學中就出現了第一段用各排比、起興、名言警句,或者一段優美得不知所云的話的針對性練習。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學生不顧材料和話題,把平時訓練中的華麗詞藻和整齊句式就往第一段放。至于文章的主題部分,教學者認為改卷者受改卷時間和任務的限制,幾乎不會顧及。因此,本應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反而是師生忽視的部分,教學者幾乎不涉及文章主題內容的寫作教學,學生也沒幾個認真來寫,找幾個材料來填充。對于結尾,這又成了寫作教學的香餑餑,教師煞費苦心地教授學生如何在結尾深化主旨,首尾呼應,收束全文。文章的開頭怎么寫,中間怎么寫,結尾怎么寫,分幾個段落,形成了一個刻板的模式。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有多少含金量是可想而知的。
3.寫作教學所采用的語言內容的模式化
語言是文章傳遞思想和情感的載體,好的語言“言有盡而意無窮”。在寫作教學中也是老師們熱衷的一塊。教師在教學中過度訓練學生使用華麗詞藻,要求學生背誦美文佳作和高考滿分作文的優美詞句,鼓勵學生將這些詞句運用到寫作當中。甚至要求學生使用對稱句式以及多種修辭手法來增加文章語言的美感。這樣的文章語言往往是徒有其華麗的外表,而沒有融入自己真實的情感,也沒有與自己表達的主題融為一體,沒有自己的思想,整篇文章就顯得華而不實。
基于以上現狀,我們應該看到當前高中寫作教學已嚴重背離寫作教學的導向。作文教學的重心不是教學生如何寫好一篇優秀的作文,而是教學生如何求得分數。如此急功近利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現實中鋪展開來,已經培養不出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為更高一級的學校培養合格人才,這樣的一種寫作能力,甚至在現實生活中都毫無用處。為此,高中寫作教學應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重新構建著眼于提升學生實際能力的教學方法。
二、探析“模式化”作文教學存在的原因
1.一線教師盲目追求功利所致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日益圍繞著高考這根指揮棒轉,如何便利地按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考分數,成為教學中首先考量的第一標準。而作文的模式化便在這樣的考量中顯現出了一定的作用。因此一線教師才趨之若鶩地在教學中延展這樣的模式化作文教學。
2.模式化作文教學,在作文教學的初級階段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作文教學的初級階段,按照相對明確的作文教學模塊,進行模式化作文教學,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可以引導學生從“學習寫作”向“學會寫作”過渡發展。有利于學生掌握寫作的基礎知識。其次,模式化作文教學在作文教學的起始階段,也使作文教學更科學化和節約化,有利于大大提高作文教學的課堂效率。此外,通過模式化的訓練有助于將學生的寫作引入正常軌道,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模式教學的可操作性強,它便于教師運用,易為學生掌握。
三、我的作文教學觀
作文教學局限于既定的寫作模式,把寫作看成僵化的單一的手段,就像一頭驢繞著磨盤走,永遠也不能走出圈子。從這個角度來說,模式化作文教學的弊端就十分明顯。作文教學應該是形成新模式又不斷打破舊模式,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寫作引向遠方。
1.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應該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作文教學素有語文的“半壁江山”之稱。作文關乎的不僅僅是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掌握,而且是素養的提高和心靈的豐富。寫作是學生語文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它需要調動學生的書寫、文字處理、謀篇布局、情感駕馭等多種能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書面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它折射出學生素材積累的多寡以及文字審美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
2.按照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逐步推進寫作教學
教學本身有它的特殊性,尤其要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循序漸進地完成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熟練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文體方面、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先寫容易寫的記敘文、應用文,再深化為議論文、小說、詩歌、散文,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寫作內容上,可以先引導學生寫身邊的事和物,再深化為寫抽象的事物,表達深層的情感。
3.不局限于某一體裁的教學,注重多種體裁教學的協調發展
寫作教學應該摒棄某一種文體的教學,而每種文體都應涉及,學生在學習多種文體的寫作過程中就會找到自己相對喜歡的文體,從而有力提高學生的寫作動力。另外,由于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并且存在個體的差異性,應變換適合各種不同文體特征的教學模式、訓練模式,這樣才能達到因材施教。
4.不脫離實際空談闊論,注重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知
寫作,如果脫離了生活,就好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寫作教學也應該扎根于生活實際,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多角度、不同深度的體驗。比如,感受四季的變化,體驗農村和城市的不同,體驗社會世事的變遷……然后再將郁積于心中的那種感受流瀉出來形成文字。這樣學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空洞、麻木。
5.不僵化語言的表達方式,注重培養學生寫出符合自己特點的語言
古人云:“發乎情,止乎理。”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學生寫作的第一動力。培養寫作興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在語言教學環節要鼓勵學生寫發自內心的話,寫符合實際的話。引導學生在合適的地方運用合適的修辭方法來修飾文章語言,并不斷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語言,讓學生在不斷的修改中豐富自己的語言。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樹立新理念,認真學習新課標,講究作文教學方法,努力摒棄作文教學方式的模式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韋志成.作文教學論[M].廣西民族出版社,1998.
[2]李軍.中學寫作教材的實踐與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04.
[3]祝新華.語文能力結構研究[J]北京:教育研究,1995(11):12-13.
[4]錢加清.語文教學論要[M].吉林: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