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準則是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性方案,對日常教學行為活動具有廣泛性的指導作用。隨著時代教育思想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形成了多方面的改革理念,“趣味”教學是語文教學思路改革的主流趨勢,激發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興趣是教師的重點工作。在趣味教學概念下,分析新課標對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活動的指導作用,總結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新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學習興趣;豐富教材
我國義務教育正式步入改革階段,新教育體制正引導教師轉變課堂教學行為,進一步優化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一切教學行為需堅持“以學生為本”,“趣味教學”是現階段積極推廣的創新教學方法。此外,新課標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學工作準則,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也具有多方面的指導作用,以新課標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是不可缺少的。
一、趣味教學概念
“趣味教學”是以人的心理情趣為主導,以全面發展人的心理素質和提高人的學習興趣為目的,以受教育者的個體心理特征為基礎,在教育者有針對性地啟發和引導下,讓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創造性地、有規律性地、不斷地探索和發現新的知識、理論和真理。經過一系列改革之后,我國義務教育建立了相對完整的體制,小學文化課程教學方向更加明確,采用一切方法輔助課堂教學活動,有助于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未來趣味教學概念將滲入語文課堂活動中,成為新一代語文教學的創新方法。
二、新課標對語文趣味教學的指導作用
教育部門頒布新課標,主要目標是引導當代小學課程教學活動,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為廣大師生共同建立優越的教學平臺。隨著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普及應用,教師對新教學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并且深深體會到新課標對趣味教學方案的指導作用。筆者認為,趣味性、實用性、自主性、創新性、個體性等,是新課標指導語文教學的具體表現。
1.趣味性。最大限度地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享受最大的情趣,趣味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個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達到這種最佳心理狀態。趣味教學法是立足于學習興趣的,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編制教學方法,才能全面提升趣味課堂的教學質量。
2.實用性。要使我們所培養的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都能最好地為現實和未來的社會實踐服務;就是要使我們的教學方式具有最大的人類實用性。趣味教學方案必須具有可操作性,與課堂教學活動相互聯系起來,才能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這是新課標對當前語文教學的新指導。
3.自主性。新課標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更具自主性,小學生是課堂教學主體這一觀念得到充分體現。具體來說,自主性是指學生在整個數學過程中,盡可能地、最大限度地發揮他自己的特性、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獨立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各種知識、文化和理論。
4.創造性。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發揮出來的自我創新能力,趣味教育特別強調培養和發揮每一個學生的這種自我創新能力。創新是教育事業永恒不變的主題,任何一門課程教學都要堅持創造性思維,從創新教學思路完善原有的教學方案。新課標倡導“創新、改革、拓寬”等思維意識,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打破傳統,標新立異。
三、基于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對策
為了體現新型教學方法的可利用價值,教師要重新審視過去的課堂教學工作,實時調整現有小學語文教學方案,將趣味教學法應用于課堂教學?!皩W以致用”是現代教育的基本思想,無論是教師或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理念、方法等都要應用于實際中,才能發揮出教學方法的實際作用。基于新課標指導作用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對策包括:
1.全面發展。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傳統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歷史文明,趣味教學法應結合傳統文化蘊涵,為小學生創造更加和諧的學習平臺。湘教版一年級下冊,《古詩二首》教學中,教師可從古代文學角度介紹杜甫、孟浩然兩大詩人,向學生描述古詩中蘊涵的人文思想,通過人物描述提高學生的文化涵養,這些都是當代小學生全面發展的必備素質。
2.豐富教材。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小學語文趣味教學要遵循多樣性原則,“內容多樣性”是一年級語文教材編制的基本要求。例如,《球王貝利的童年》一課,體現了語文知識內容的多樣性,用貝利的故事激勵小學生養成奮斗之心,激起小學生的奮斗心理,努力學好語文課程知識,為將來更高層次的知識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3.個性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生個性初顯,要懂得如何根據學生個性培養其學習興趣。新課標要求教師堅持差異性原則,按照學生自身興趣愛好開展教學活動。比如,一年級下冊《第一個愿望》的教學,除了激發學生熱愛五星紅旗、熱愛祖國等情感外,還要培養學生對個人“愿望”的追求,樹立自己的理想價值觀念,借助“愿望”可提升趣味教學質量。
4.拓寬領域。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新課標強調拓寬小學語文的教學范圍,鍛煉小學生的拓展性思維,不僅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在《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中,可采用提問式教學方法,首先向學生提問樹葉的顏色,介紹樹葉的自然特色、外在形狀,再引導學生思考樹葉顏色的形成過程,這些都是拓寬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激發了課堂學習興趣。
5.激發興趣。趣味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心理學家調查,有超過70%的兒童對動物、植物有好感,許多小學生喜歡觀看大自然世界,這可以作為趣味教學法的突破點。比如,《虎大王開會》一課,教師向學生講述動物故事、動物常識等,吸引小學生進入課堂教學情境,跟隨教師學習新的知識內容;《香甜的杏兒》教學中,通過“黃澄澄、紅彤彤、一籃籃、一座座”等優美的描述,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總之,小學生剛剛步入義務教育階段,對客觀事物存在諸多的好奇心,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是保障教學質量的第一步。新課標作為現代課程教學的總指導,對趣味教學方案實施具有多方面的指導作用,著重表現于“趣味性、實用性、自主性、創新性、個體性”等方面。教師需按照課標準則要求不斷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方案,從全面發展、個性教學、豐富教材等方面,為小學生創建更加美好的知識課堂。
參考文獻:
[1]楊麗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2]林秀平.提高分層教學實效促進全體學生發展[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6).
[3]吳玲,郭孝文.有效教學:讓課堂生成與課前預設互動共生[J].中國教育學刊,2007(11).
[4]洪松舟,盧正芝.教師有效教學場域中清晰授課能力淺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2).
[5]曾毅.新課程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內涵與特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