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正深刻地改變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全面引入化學教學中,通過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使之成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師生互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探究學習
新課程改革強調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倡導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是為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探究未知的能力,以適應新世紀社會的要求。知識經濟最突出的現象是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同樣,信息技術也正最大限度、深刻地改變著現代教育的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勢必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顯現出獨特的優勢。信息技術融文、圖、形、聲四位一體,更有動畫、錄像、錄音的效果,極大程度地豐富并改進著傳統教學方式。那么,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呢?我認為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突破探究難點,通過多種探究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真正全面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素質,以適應未來人才的競爭。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探究的問題感興趣,才會積極地思考和樂于付出探究行為。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教學設計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究興趣。培養學生對探究對象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是探究學習的前提。用多媒體創設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軟件,營造由聲音、色彩、圖案、文字等組成的立體情況,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在規定情境中體驗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例如:在講到焰色反應時,可用多媒體展示五光十色的煙花、節日里各種各樣的霓虹燈、高級汽車上配置的氙氣大前燈的圖片,為學生創設熟悉的生活情景,然后鼓勵學生去查找資料探索焰色反應的實質,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去弄清霓虹燈的發光原理和氙氣燈的工作原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化學就在他們身邊,讓學生在化學中學習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化學,學以致用,用所學的化學知識來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生活質量。
二、動態模擬演示,突破探究難點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是外部信息作用于人的器官,通過認知主體的加工和互動,在知識技能上產生變化。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具有動畫效果的聲像畫面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具有仿真動態模擬功能,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規律,不可見事物的變化過程,微觀結構或受條件限制難以展現的不同時空發生的事物現象等通過多維度的動畫形式,展示在屏幕上。這樣可實現微觀放大,宏觀縮小,變不可見為可見,展示物體內部結構以及化學反應變化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未知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突破探究中的困難與障礙,促進學生探究過程健康發展。
例如,在“離子晶體”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很難想象和理解晶體的結構,模型展示仍然有一部分學生無法理解空間的無限展開,后來我們在教學課件中添加了離子晶體的離子由一個到四個,再到八個,再到十二個……到更多的擴展過程,并且反復播放兩遍,從學生情不自禁發出的“哦,原來如此……”中,我們知道學生已經突破了思維障礙,在后面的其他晶體結構的教學中,我們也采用動畫展示和對比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了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為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晶體性質做好了準備。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由于自身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等影響因素,對抽象的概念,微觀結構,不可見反應,變化等各種各樣的理解和認知困難,若不解決這些困難,勢必阻礙探究的進一步發展,而信息技術的適時適地的使用恰是解決這些困難的得力工具和最優選擇。
新課改大潮已洶涌而來,為了達到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師必須緊跟學習型社會的發展方向,不斷鉆研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多媒體技術,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還要廣泛閱讀書刊、雜志、報紙等涉獵全面的知識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扎扎實實地實現教師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協調發展的新時代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號.
[2]李遠蓉,劉曉雪.探究學習:化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中小學教材教學:中學文科,2000(5).
[3]何克抗.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展趨勢.天津電大學報,1997(1).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