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構成要素,是教學中師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課堂提問后的評價則是課堂提問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雖然越來越多的教學研究學者和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者已經認識到課堂答題評價的作用,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及灌輸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對學生答題的評價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教師在評價學生回答問題時一定要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把評價當作“指揮棒”,引導學生向好的、積極的方向努力;要通過激勵性的評價為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情緒環境,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信;要通過課堂教學中恰當、及時的評價,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愉快的心理感應;要鼓勵學生的發散性、靈動性思維,營造一個開放型的語言交流環境。
關鍵詞:答題;評價;導向;激勵;情感;開放
一、學生答題評價概述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構成要素,是教學中師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課堂提問后的評價則是課堂提問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把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拋出來,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回答,使教師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從而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薄弱與不足之處等。但課堂提問并未到此結束,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是:教師在學生答題之后,通過簡單或翔實的肯定、否定、提示點撥等評價,激勵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總結,激發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從而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語言、知識、情感上的充分交流。這種“問—答—評”模式是教學互動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促進師生交流和對話的有效途徑,就像貝爾(Bell)指出的那樣:雖然提出好的問題對教師來說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師聽取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并在做出反應之前,對這些回答進行分析和評價。
二、學生答題評價的現狀
雖然越來越多的教學研究學者和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者已經認識到課堂答題評價的作用,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及灌輸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對學生答題的評價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通過教學實踐觀察,總結起來有三個突出問題。
1.不予評價
部分教師還沒有養成對學生答題進行評價的習慣,學生回答完后轉而向其他學生提問或組織其他教學活動,不論學生回答得對與錯都不予理會。教師的不予評價行為產生的后果是,答對的學生不知道哪里做得好,答錯的學生不清楚錯在哪里、怎么改正,課堂環境缺乏情感交流,不利于甚至阻礙學生積極自信學習情緒的形成。
2.簡單粗暴評價
一些教師重復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或者進行簡單的“Good,Right,Excellent...”簡短點評,更有一些教師存在所謂的“權威”意識,不接受與他們所期望答案不一致的回答,對類似回答采用粗暴批評而不加以分析或評價。簡單評價缺乏延展性和具體的點評,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學生學業情緒的“麻木”;而粗暴型、權威型評價則可能給學生帶來無形的壓力,對教師和學習產生厭惡情緒。
3.選擇性評價
部分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提問較多,在他們答題完畢后也給予積極的、鼓勵的和延展性的評價;而對成績不好的學生,則提問少、不予評價或消極評價。還有一些教師評價時只注意向學生提供認識方面的信息反饋,而忽視情感信息的反應,有的教師雖然提供了情感信息反饋,但向學生提供的是不良的情感信息,其中消極成分較多、積極成分較少。
三、學生答題評價的策略
科學、合理地對學生課堂答題進行評價是每一個教師需要直面的課題。教師應當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采用科學的答題評價策略,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通過答題評價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能夠及時獲得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進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1.正面導向策略
課堂答題中教師的評價不僅僅是對與錯的評判,更是一個情緒引導、習慣引導和思維引導的過程。例如,一個學生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這時教師及時加以評價:“這個同學回答問題正確,聲音又洪亮。”就在不經意間傳遞出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時聲音的要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會效仿。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回答問題時一定要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把評價當作“指揮棒”,引導學生向好的、積極的方向努力。
2.心理激勵策略
第斯多惠曾經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對與初中英語教學來說,對象是十幾歲的少年,處在心理波動期,可塑性強,叛逆心理也重。激勵型評價策略的目的就是要抓住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激勵性的評價為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情緒環境,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信。課堂上教師的評語要有激勵色彩,盡量少用或不用打擊學生自尊心的語句,如結合學生答題情況,通過“老師為你的勇氣感到驕傲,你真的很棒!”“下次你一定會做得更好!”等評價語言,為學生提供感受成功、超越自我的情緒背景,不能為評價而評價。評價只是教學的一個手段,評價的目的在于引導、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以實現教學目標。
3.情感交流策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評價的情感交流。教師的主導情緒狀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對這門功課的熱愛程度。要通過課堂教學中恰當、及時的評價,使教師和學生在心理上都感到愉悅和高興,從而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愉快的心理感應。當學生回答得很棒時,教師要真誠地感到高興并把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要陪同學生一起帶著問題、疑問去探索解惑。
4.開放靈活策略
英語本質上是一種語言,具有靈活性、開放性的特點,在評價學生答題時,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答案內容或固有經驗,而應該鼓勵學生的發散性、靈動性思維,營造一個開放型的語言交流環境。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例如“評價一下這個同學的書寫怎么樣、說得怎么樣”等,讓評價過程擴展到學生和學生之間,既實現了學生間的交流,又能使問題異中求佳、拓展深入。
參考文獻:
[1]程紅.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冶金教育,1998.
[2]李萍.英語課堂教學提問藝術[J].學英語:高中教師版,2003(8).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