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很喜歡玩游戲,不少學生還想自己創(chuàng)作游戲,但苦于沒有好的工具。Scratch的出現,目的不是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程序設計的“大軍”,而是幫助他們學會情感的抒發(fā)、思想的表達、興趣的培養(yǎng),樹立基本的程序設計理念。從實際出發(fā)對Scratch進行了介紹,并對前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進行總結。
關鍵詞:程序設計;Scratch軟件;積木式設計
程序設計教學曾經在我國的計算機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為什么現在銷聲匿跡,沒有人再提了呢?難道是它真的不重要嗎?小學信息技術程序設計教學真的無法開展并普及嗎?分析現行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問題值得探討:
一、Scratch是什么
Scratch在英文中是“抓”的意思,翻譯成中文即“貓抓”,它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開發(fā),適合8~16歲孩子的認知水平,在使用時不需要一行行“敲”入代碼,改用“抓”的方式把一個個程序模塊抓來“積木式”堆疊在一起。界面友好、門檻低,學生易于入門,能寓教于樂,快速地實現程序,實現“所見即所得”,讓學生直接獲得創(chuàng)作的樂趣。
Scratch可以創(chuàng)作舞蹈、音樂、故事、游戲、交互、模擬實驗等多媒體動畫作品。最大的特點是:解除了代碼輸入錯誤的困擾;直接面向兒童設計;基于“玩中學”的理念;積木式的“堆疊”方式;素材庫豐富,功能強大,互動性強;下載完全免費(屬開源軟件);適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統。在Scratch的世界里,一切都變得簡單和自然、奇趣而親切。
二、我的實踐
本人試行了一段時間以來,效果良好。由于本人所接手的主要是三、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從三年級開始接觸信息技術課程,在信息技術方面有一定的基礎。
1.問卷調查
在教學之前,從是否喜歡電腦動畫、是否有能力設計一個電腦游戲、是否了解過Scratch軟件、是否樂意學Scratch軟件四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其中有80%的學生在這四個問題中都選擇了“是”。經過分析得出學生喜歡電腦動畫,喜歡Scratch,更喜歡自己去創(chuàng)作一個電腦游戲作品,但是對Scratch這款搭積木式的電腦游戲編程軟件缺乏了解。大部分學生很有興趣在本課程中學習Scratch的內容。
2.我的試驗
不出所料,學生真的很喜歡Scratch,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是一個可以制作游戲的“超級工具”。在Scratch的世界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我驚訝。不管是游戲或是動畫都讓他們?yōu)橹裕彝ㄟ^一個“小貓與小猴踢足球”的動畫制作,讓學生不僅了解到角色的設置方法,還對整個Scratch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這時候我讓學生打開例子庫,他們無比興奮,像是開啟了一個知識的寶箱。玩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圖形特效的交互式動畫,小故事“鴨寶寶的一天”、動作游戲“打地鼠”,交互式游戲“公主的穿越”等都是學生的作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的激情被激發(fā)、思維發(fā)散后,他們便急切地想去創(chuàng)造些什么。有位學生即使在課余時間也會來向我討教游戲的想法是否可以實現,比如,在“雙狗”迷宮游戲的制作中,當角色走到迷宮邊緣是否回到起點重新來過,而他的設想是讓角色變換一個糟糕的表情并在原位停留3秒鐘時間,他把想法說出來并且最終實現了想法。他實現這個想法用到了造型切換,用到了坐標設置、條件語句等等,他把這些元素結合得非常好,一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創(chuàng)意,思路清晰;二是因為他有著創(chuàng)作的熱情;三是因為他的作品的確非常有趣。
三、我的思考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教學實踐,我體會到了Scartch強大的魅力,曾經有老師發(fā)問,像堆積木一樣去設計游戲,也算程序設計嗎?
在臺灣及香港地區(qū),Scratch已經成為信息技術課的主要內容,每年“教育部門”開展相應的程序設計比賽,為孩子提供一個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平臺,讓孩子樂在其中。通過開放式學習,孩子學會了控制,并且更有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擴展了語文、數學、外語的教學深度。相對而言在內地,目前只有少數的培訓機構和個別學校在開展Scratch的教學。教育部門應該大力推廣Scratch教學和研究,并且鼓勵出版更多的教材資源和輔助設備。讓Scratch走進學生的信息生活,點燃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使Scratch能進一步得到研究和推廣,在神州大地上開花結果、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向東.Scratch草根先行[J].信息教研周刊,2010(10).
[2]陳捷.Scratch語言簡介及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26).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