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籃球運動是一項思想性強、默契感強、復雜而多變、趣味性強的集體運動,這就決定了教學必須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實踐、理解、感悟。在籃球選項教學中,圍繞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籃球運動的特點,合理運用分層教學和小組合作教學,有意識地營造一定的教學氛圍,適度設疑,有效地將學生的思維帶進體育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積累、領悟,在領悟中再體驗,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籃球意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籃球教學;感悟能力;籃球意識
一、問題提出
籃球運動是一項思想性強、默契感強、復雜而多變、趣味性強的集體運動。在我們實際的籃球教學中,不能忽視對學生籃球意識的培養,以提高學生對籃球這項運動的理解,提高學生籃球比賽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技、戰術的合理性,這就是我這里所指的“感悟能力”。如果我們只重視基礎技術的教學,而忽視了對籃球意識的培養,就違背了籃球運動的特點,使籃球運動變得簡單而乏味,就像是一場比賽變成激烈有余而精彩不足。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兩種現象。首先是有很多時候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只是為玩而玩球,不去主動探究、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只知“然”而不知“所以然”,造成課堂上身到而心不到,教學效果較差,這與籃球運動的特點也是相悖的,同時也與新課程的理念相差甚遠。其次,在課堂的教學比賽和課外籃球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術,但更多時候是單兵作戰,個人英雄主義強,相互之間默契的配合少,可見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識和理解還停留在淺層次上。這當然與這個時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個性特征有關,但更主要的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過分地重視了基礎技術的教學,而忽視了對籃球意識的培養。
二、可行性研究
首先,現在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接觸和了解籃球運動。尤其是NBA對當代中學男生的影響巨大,所以,他們對籃球運動有著一定的理解;在籃球個人技術層面上,通過小學、初中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他們進入高中后選擇籃球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的。其次,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生理上日趨成熟,心理方面認知結構不斷完善,抽象邏輯思維進入了成熟階段,辯證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大幅度的發展,認知的自覺性增強,自主、獨立意識較為強烈,個性化需求突出。所以,對于高中籃球選項班男生而言,已完全具備進行感悟能力培養的條件,在教學中,我們應貫徹現代教學理念,根據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在學好基本技術的前提下,重視培養學生的籃球意識和技戰術素養,逐步培養學生學習中“感悟”籃球運動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教學策略
1.合理分組,有效分層
分層施教的有效性,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合理地分組。根據學生技能水平與身體素質,每個選項班分成基礎組和提高組兩個層次各兩個小組,各小組8~10人。為了鼓勵學生積極上進,分組情況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各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并結合本組學生的實際,討論制訂本學期預期的學習目標,再根據學習目標,以一學期為周期,制訂相應的學習模塊,包括周期計劃、單元計劃和課時計劃。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根據需要把分層與合作結合起來,比如進行一些較難的技術教學時,將基礎組和提高組進行一對一結對子,通過相互交流合作,達到共同提高。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會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里所指的“感悟”教學,就是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去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悟出一些籃球運動的特點。因此,我在教學中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為主線,遵循“感知體驗—領悟提高—享受成功”這一原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的教學氛圍中,通過體驗、積累、領悟,在領悟中再體驗,掌握基本技術和一些簡單的戰術配合,逐步提高技戰術的合理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籃球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
(1)感知體驗。這一階段的重點是:掌握基本技術,提高個人技術,啟發學生思考不同技術在比賽中的運用,比如什么情況下該用雙手胸前傳球,什么情況下該用雙手頭上傳球等;培養學生移動、運球、傳球、投籃等各項技術結合的能力。
單個技術教學,以自主練習為主,讓學生明白怎樣去學,為什么要這樣學,同時進行目標分層,對提高組適當提高要求,比如嘗試學習運球轉身、跳投技術等。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高水平球員的技術動作,通過重放、慢進、定格等方法,讓學生建立正確動作概念。然后設計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模仿、體驗。在體驗過程中,教師及時進行點撥啟發。例如,在進行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教學時,先讓學生重點思考幾個問題(投籃時球的出手點和最佳出手角度、球的旋轉對命中率的影響及怎樣的旋轉比較合適、投籃時手腕手指怎樣用力、投籃后手指的方向),再在實踐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又如,當學生基本掌握投籃技術后,分組安排投籃游戲“你進我也進”,如果前面同學投中,下一位必須要投中,否則要表演一個節目,從而提高學生投籃動作的穩定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課堂上教師一個人的輔導是有限的,可以充分利用體育骨干這一教學資源來提高教學效率。所以,在組合技術教學時,我指導學生進行友伴分組,合理搭配,讓基礎組和提高組結好對子,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增長知識,提高技能,充分發揮骨干的幫帶作用。例如,在行進間三步上籃技術教學時,發現基礎組有很多學生三步上籃的協調性不好、投籃動作僵硬,就安排提高組學生進行“兵教兵”,一個指導一個,較快地改進了基礎組三步上籃的動作質量。
(2)領悟提高。這一階段的重點是:把握各基本技術的運用時機,進一步提高個人技術;讓學生明白籃球比賽中的個人英雄主義是不適用的,更重要的是團隊的默契配合,學會幾個簡單的戰術配合,培養良好的籃球意識。
首先有針對性地播放一些簡單戰術配合的錄像,進行籃球比賽規則的理論教學,讓學生熟悉籃球比賽規則,了解基本戰術配合方法和重要性。例如,觀看傳切配合錄像時,讓學生思考什么時候該傳球,傳球到隊友的什么位置,傳球后怎樣分散對手注意力,什么時候該切入等,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傳切配合的重點,了解傳切配合在比賽中的作用。
然后,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逐步提高要求。例如,在傳切配合技術教學時,安排無防守到消極防守再到積極防守,讓學生通過強化練習,逐步把握傳球和切入的時機,提高學生對技術的運用能力。各組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探索,提高配合熟練程度。教師創設良好學習環境,提供交流平臺,鼓勵各組合作交流,對于實用的學習方法,積極采納并推廣。
(3)享受成功。當學生較好掌握基本技術和簡單的戰術配合后,通過分組比賽,讓學生養成遵守比賽規則的良好習慣,提高運用技戰術的合理性,充分享受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
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NBA一些經典戰例,并介紹各項技術統計方法。讓學生了解個人技術統計在比賽中的意義,認識到籃球運動需要良好的個人技術,更需要球隊的整體配合。
然后,教師提供展示舞臺,按照學生的技能水平將基礎組與提高組合理搭配,分組進行半場“三對三”比賽。剛開始,學生在戰術配合中的失誤較多,我就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原因,鼓勵學生把握好配合時機,在比賽中保持冷靜的頭腦,根據場上情況及時做出正確判斷,如,“現在拿到球我該做什么動作最合理,是運球突破、傳球,還是投籃?”“現在無球進攻,我該怎么跑位?”“現在防守,我該用什么防守技術最合理,是卡位還是斷球?”等,努力提高戰術配合的成功率。
最后,在半場教學比賽時,安排學生相互輪流進行簡單的技術統計,并根據學生在分組比賽中的技術統計進行合理評價和總結。通過實戰,提高學生閱讀比賽的能力,培養為同伴創造好機會的能力,逐步提高運用技戰術的合理性,享受籃球運動中個人能力展示和合作配合成功帶來的快樂。技術統計數據主要是:得分、命中率、籃板、搶斷、助攻、失誤。
四、結果分析
實踐證明,在籃球選項教學中,遵循“感知體驗—領悟提高—享受成功”這一原則,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將分層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由感知、回憶到體驗、判斷再到理解、歸納,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提高技戰術的合理運用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籃球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五、教學建議
(1)不要過于強調對學生進行主體性、創造性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教育。在教學中做到要放得開,收得攏,給學生適度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和感悟。
(2)教師應注意提問的頻度和坡度,并非提問越多越好、越難越好。瑣碎的提問看似熱鬧,實際上會破壞學生的獨立思維,所提問題的難度應適中,逐漸提升難度,合理把握提問的時機,要做到既能及時啟發引導,又能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實踐的時間。
(3)學校要加大支持和幫助的力度,在硬件和軟件設施上更趨完善,從而讓教學工作能更有效地進行。
參考文獻:
[1]金鑫.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中國學校體育,2003(02).
[2]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05:24.
[3]劉剛.高中階段體育與健康課“選項、分層、專修”課改實驗的思考.體育教學,2004(06).
[4]指導委員會.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06:25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