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茬口安排與品種選擇
適宜溫室栽培的茬口有冬春茬和秋冬茬兩個茬次。
冬春茬:12月下旬溫室育苗,次年1月下旬定植,3~5月份采收上市。適宜的品種有雙豐架豆、綠龍、架豆王等。
秋冬茬:8月中旬露地小拱棚育苗,9月上旬定植,10月~12月采收上市。適宜的品種有秋紫豆、雙豐架豆等。
2 播種育苗
2.1 育苗設施:冬春茬溫室育苗,秋冬茬露地小拱棚育苗。
2.2 營養土的配置:按未種過豆科作物的肥沃園土6份,優質農家肥4份,混合過篩后每1立方米加入0.5千克左右的氮、磷、鉀復合肥,再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2.5%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00克,拌均勻,覆膜悶2~3天,然后將配制好消過毒的營養土裝在營養缽中備用。
2.3 種子質量:種子質量應符合國家二級種子標準,即純度不低于97%,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不低于95%。
2.4 需種量:菜豆每667平方米需種2.5~3千克。
2.5 種子消毒:播前將種子晾曬2~3天,再用55℃的水浸泡種子,一邊攪拌,一邊加入熱水,使其恒溫15分鐘后攪拌降至30℃浸種2~3小時撈出待播。還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量為種子量的0.4%,或用40%福爾馬林300倍液浸種20分鐘,可防治菜豆枯萎病、炭疽病。
2.6 播種:先澆透苗床,再將浸泡好的種子點播于營養缽中,每缽3~4粒,覆蓋營養土1.5~2厘米,然后鋪上地膜保濕保溫,再扣上小拱棚,秋冬茬育苗,小拱棚上再覆遮陽網降溫。
2.7 苗期管理
2.7.1 溫度:播種到齊苗,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夜間12~15℃。齊苗至煉苗前,白天保持在18~22℃,夜間10~13℃。煉苗時,白天保持在16~18℃,夜間6~10℃左右。
2.7.2 水分:出苗后受旱時適當灑水,保持床面濕潤。
2.7.3 煉苗:定植前5天不澆水,采取降溫、通風措施,進行煉苗。
3 定植前準備
3.1 施肥
3.1.1 施肥量及施肥方法。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腐熟農家肥
5 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20千克,2/3撒施,1/3溝施。
3.1.2 禁止使用的肥料。在生產中不得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業廢渣和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
3.2 整地作畦:施肥后深翻、整地、開溝、起壟。壟寬(小行距)50厘米,壟中間開澆水溝,壟距(大行距)70厘米,壟高15~20厘米。之后在壟面上搭拱覆蓋地膜,準備定植。
4 定植
4.1 適期定植:當10厘米地溫穩定在12℃以上,選晴天上午定植,秋冬茬選陰天或晴天下午定植。
4.2 定植方法:開穴定植,穴深12厘米,澆水后放置苗坨,待水下滲后覆土。每壟定植2行,穴距30~40厘米,每667平方米定植
2 800~3 500穴。定植后膜下灌足底水。秋冬茬定植,寬行也需灌水。
5 田間管理
5.1 溫度:緩苗期間,白天溫度保持在25~28℃,夜間18~20℃;緩苗后,白天20~25℃,夜間12~18℃;開花結莢期,白天保持在25℃左右,夜間不得低于15℃。
5.2 濕度: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5%~75%,土壤相對濕度為60%~70%。
5.3 肥水管理:澆水的原則是前期澆莢不澆花,以后土壤保持見干見濕。當第一花序嫩莢3~4厘米長時應澆水,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追二銨和尿素各10~15千克。以后肥水保證供應,促進生長。灌水以膜下暗灌為主,灌水后及時通風排濕。
5.4 吊蔓:當植株長到20~30厘米時,及時吊蔓,防止莖蔓相互纏繞、重疊,影響通風透光。每穴只吊1根繩。
5.5 采收:根據品種特點,嫩莢長到一定大小,莢上略有豆粒凸起,為采收期。一般開始3~4天采收1次,盛莢期2天1次。
6 主要病蟲害及無公害藥劑防治技術
6.1 枯萎病
6.1.1 癥狀及發病條件:花期開始發病,葉片自下而上變黃萎蔫,葉脈變褐,葉片容易脫落,直到全株枯死。根系發育不良,后期腐爛,易拔起。莖基部一側或全部維管束變褐,濕度大時,產生粉紅色霉層。24~28℃的溫度,再加高濕條件,病害發生嚴重。
6.1.2 防治方法:出現病株后,立即選擇3%惡霉·甲霜(廣枯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0.5%OS-施特靈水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0%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上噴下灌,每穴250毫升藥液。每7~10天1次,連續2~3次。注意藥劑交替使用。
6.2 炭疽病
6.2.1 癥狀及發病條件:葉、莖及莢均可感病。苗期染病在子葉上生紅褐色圓斑,凹陷呈潰瘍狀。成株發病,葉片上病斑多發生在葉背的葉脈上,常沿葉脈擴展成多角形小條斑,初為紅褐色,后為黑色。葉柄和莖上病斑凹陷龜裂,呈褐銹色細條斑,病斑連合成長條狀。豆莢上病斑暗褐色圓形,中間凹陷,周緣隆起,邊緣有深紅色的暈圈,濕度大時病斑中央有粉紅色黏液。溫度20~25℃,濕度大,利于病害發生。在天氣涼爽、多雨、多露和多霧季節,發病重。
6.2.2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25%溴菌腈(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咪鮮胺(使百克)乳油1 000倍液,或20%百·乙(百菌清、乙霉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克達)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或交替使用2~3次。
6.3 銹病
6.3.1 癥狀及發病條件:菜豆生長中后期發生,主要侵害葉片,發病初期,葉背或葉面產生黃褐色或淡黃色小斑點,后期病斑中央突起暗褐色,表皮破裂后散出紅褐色粉末狀物,嚴重時莖、蔓、葉、柄及豆莢均可受害,癥狀與葉片相似。在23~27℃的溫度條件,相對濕度90%以上時易發病。
6.3.2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62.25%仙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75%滅銹銨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萎銹靈8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2 000倍液,或25%施力脫乳油1 500倍液,或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7~10天一次,連續或交替使用2~3次。
6.4 蚜蟲
6.4.1 避蚜:育苗時小拱棚上覆蓋防蟲網或銀灰色塑料膜,定植后,利用銀灰色地膜覆蓋避蚜。
6.4.2 熏殺:每次每667平方米用蚜虱一熏凈300~500克,或滅蚜寧330克(1號220克+2號110克),或虱蚜克煙劑300~350克。
6.4.3 噴藥:25%撲虱靈1 500倍液,或10%撲虱靈乳油100倍液。尤其煙劑熏殺之后3~4天,配合噴藥,防效100%。
6.5 白粉虱。
6.5.1 黃板誘殺:發生初期,將涂抹機油的黃板置于棚室內,高出蔬菜植株,誘殺成蟲。
6.5.2 天敵防治:少量發生時,釋放麗蚜小蜂每株3~5頭,每10天放一次。
6.5.3 煙劑熏殺:每次每667平方米用滅蚜寧330克(1號220克,2號110克混合),或22%敵敵畏400克,或蚜虱一熏凈300~400克,或虱無影600克,熏蒸一夜。
6.5.4 噴藥:25%撲虱靈1 500倍液,或10%撲虱靈乳油100倍液。尤其煙劑熏殺之后3~4天,配合噴藥,防效100%。
6.6 潛葉蠅
6.6.1 生物防治:室內放養潛蠅繭蜂、姬小蜂等潛葉蠅天敵。
6.6.2 閉棚熏殺:每667平方米用滅蠅靈250克或麥糠25千克與80%敵敵畏乳油100毫升拌勻熏殺1夜。
6.6.3 噴藥防治:48%樂斯本1 000倍液,或58%豐霸2 000倍液,或10%除盡3 000倍液。
6.6.4 摘除蟲害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