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洋蔥酷似蘋果,洋蔥的蔥頭呈地球形故稱其為蘋果洋蔥。其耐寒、喜濕、適應性強,蔥頭產量高,易栽培耐貯運。
蘋果洋蔥根為弦狀須根。耐旱性弱,吸收水肥能力差。根系生長適宜溫度在10~15℃。蘋果洋蔥的莖短粗為扁圓形、球形。其上環生葉,葉中空,葉片數為9~12片。花為傘形花序,雌雄同花,異花授粉。種子黑色,種子千粒重3.8~4.2克。蘋果洋蔥營養生長階段約150天左右,苗期約60天。移栽后經發棵期、膨大期到收獲期需90天左右。
1 對環境的要求
1.1 溫度:種子發育適宜溫度15~25℃。幼苗期適宜溫度12~22℃。生育中期適宜溫度17~22℃。鱗莖膨大期適宜溫度20~26℃,超過26℃時植株早衰。
1.2 光照:蘋果洋蔥屬于適應性較強的長日照型品種,為13.5~15.0小時。
1.3 水分:洋蔥喜濕,但不耐濕,更不耐旱。尤其在發芽期、幼苗期和鱗莖膨大期。供給充足水分是奪取高產的重要環節。營養生長階段土壤干旱加速植株早衰。土壤濕度過大(積水),同樣不利植株生長。所以種植洋蔥必須有灌溉條件,同時能排水。
1.4 土壤:洋蔥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一般土壤都可栽培,以含有機質豐富、土質肥沃、通透性好的土壤為好。土壤pH值6.0~7.5均可種植。洋蔥對酸性土壤敏感,鹽堿地易黃、死苗。
1.5 肥料:蘋果洋蔥的氮磷鉀需肥比例為1.6∶1∶2.4。在植株營養體形成初期對氮肥要求較高,但氮肥過剩容易造成貪青徒長,減產、易染病害。洋蔥是喜硝態氮作物。所以應多施硝酸銨肥料。磷對洋蔥幼苗期發育十分重要,直接影響洋蔥的株高和葉數。一旦出現缺磷癥狀,再向土壤追施也無濟于事,所以,磷肥必須做底肥一次施入。
2 栽培技術
2.1 播種量:每畝播量5~6千克,苗田與本田比為1∶15~20。育苗時播種7.5~9克/平方米(2 000~2 600粒/平方米)。
2.2 床土及施肥:選用土質肥沃,通透氣好pH值6.0~7.5,二年未種過蔥蒜的耕層10厘米表土為床土。育苗田每畝施充分腐熟農家肥5 000千克,二銨30千克,硫酸鉀10千克,混拌均勻。
2.3 種子處理:可直接播種。為了消毒提高出苗率,也可用50~55℃溫水浸種,不斷攪動,待水溫降至30℃左右時再浸種20~30分鐘,撈出后種子不相粘連時即可播種。如播期偏晚需進行催芽,用濕布包好放置18~22℃左右條件下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清洗一次當50%種子“露白”時播種。
2.4 做床、除草與播種:育苗一般為畦作。南北方向作畦,畦面寬約100~110厘米。播種前進行封閉性滅草,每畝48%氟樂靈乳油150毫升加水75千克,噴畦床后拌土防光解。5~7天后播種,可撒播,亦可條播,條播時可播3~4厘米的行距,播種時按畦計算,可按播種量,先播2/3,剩下1/3根據均勻情況進行調節。覆土厚度0.5~1.0厘米,視土壤而定,沙壤土覆1.0厘米。覆土后覆地膜。
2.5 苗期管理
溫度管理:洋蔥育苗期間溫度原則是:前升、中控、后降。幼苗出土前升溫為主,利于苗齊、苗均、苗壯。室溫白天25~30℃,夜間15℃以上,土溫15℃左右。控溫即控制夜間溫度,防止幼苗徒長。幼苗出齊后,白天室溫不宜超20℃,夜間不能低于5℃。
水分管理:其原則是:前透、中適、后少。具體要求:播種前澆透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澆水。出苗80%時揭去地膜,視情況澆水。
追肥:幼苗期視情況追肥。一般追施尿素10~15克/平方米,追肥后及時給水洗苗,以防燒苗。
2.6 病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床土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同時噴敵百蟲或辛硫酸磷處理。苗期重點防治猝倒病,在出苗80%時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齊苗后再噴施一次。移栽前可噴施一次20%病毒A可濕性粉劑防黃萎病。
蟲害防治:出苗、揭膜后噴施50%辛硫酸600倍液防地蛆,發現嘍蛄,及時用90%敵百蟲30倍液拌炒熟玉米面,均勻撒施,作毒餌誘殺。
3 移栽田整地與施肥
3.1 選地:選取給水、排水方便,地勢平整,土質肥沃,土壤疏松連續兩年未種過蔥蒜類作物的中性土壤。
3.2 整地與施肥:移栽田深翻20~30厘米,整平耙細,結合整地每畝施優質農家肥5 000千克,二銨30~50千克,硫酸鉀10~20千克,作為基肥。
3.3 做畦覆膜:洋蔥栽培一般為畦作,畦寬120厘米。畦長因地勢而確定以便于給水。移栽時氣溫較低,是影響洋蔥生長的限制因子之一。所以應覆地膜,以提高地溫,地膜寬110厘米,覆蓋在畦面上,兩側壓實修楞,達到凈畦面90厘米,以便灌水。
3.4 藥劑封閉除草:做畦后覆膜前可用48%氟樂靈乳油封閉性除草,每畝用藥100~150毫升對水30千克或混沙土畝用25千克,噴撒后及時用耙耬一次防光解,澆水后、移栽前5~7天覆膜。
4 定植
4.1 起苗:起苗前一天澆足水以便起苗。起苗時用平板鍬起苗,輕抖掉根系泥土。然后按大、小苗分開以便分級、分段定植。將分級的幼苗分別捆剪斷須根,幼苗留須根0.5~1.0厘米,以利發根,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杜絕硬拔苗。
為防地蛆,移栽時幼苗蘸5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蘸至葉鞘上部。
4.2 定植方法:用2厘米左右的硬木棒帶鈍尖在覆膜的畦面上扎孔定植,然后蓋土壓嚴。
4.3 定植密度及深度:蘋果洋蔥的株行距為(10~13)厘米×15厘米,每畝實栽苗35 000~40 000株左右,定植深度以3厘米為標準。定植過淺或過深都會減少產量。定植后及時給水。
5 田間管理
5.1 給水
5.1.1 緩苗期:3~5天后澆一次緩苗水,促生新根。之后,適當控水,提高地溫,利于根系發育。這一時期從定植起15~20天。必要時可小水澆灌。
5.1.2 發棵期:增水。隨植株生長葉片不斷增多,需水量也隨之增大。因此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
5.1.3 膨大期:足水。進入鱗莖膨大期后,營養物質向葉鞘基部輸送。對水分要求日益增多,一般3~5天澆水一次,此間若缺水,植株早衰,鱗莖小導致減產。
5.1.4 收獲期:70%左右植株回灌時(假莖倒伏)停止給水,促進膜質鱗片形成,有利貯藏。
5.2 追肥:①定植后15~20天追施發棵肥,尿素10千克/畝。②追施葉叢繁茂肥:尿素20千克/畝,硫酸鉀10千克/畝。③追施鱗莖膨大肥:尿素10千克/畝,硫酸鉀10千克/畝。根據土壤肥力可以適當增減施肥量。
5.3 病害防治
5.3.1 黃矮病:育苗期、植株生長期均有發生。植株感病后葉扭曲,有黃綠色斑駁或黃色長條斑。嚴重時葉叢極度彎曲全株矮化萎縮。
防治方法:病初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施一次,防治2次。
5.3.2 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上有淡黃色斑,濕度大時,表面產白色霜。低溫多雨,排水不良,過分密植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5.3.3 軟腐病:鱗莖膨大期貯藏期發生此病。明顯癥狀:鱗莖部呈水浸狀凹陷,進而鱗莖內部腐爛,有惡臭味。植株生長不良,收獲時遇雨易發此病。
防治方法:噴77%可殺得微粒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或4 000倍液農用鏈霉素或30%DT殺菌劑500倍液,每畝用藥液量30千克,噴施2次,間隔7~10天。
5.3.4 灰霉病:生產田發病葉鞘和鱗莖頸部發生淡褐色病斑內部腐爛,潮濕時長灰色霉,長期陰雨易發病。
防治方法: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速克靈1 000~1 500倍液。
5.4 防治地蛆:其成蟲為蔥蠅。幼蟲蛀入鱗莖,引起葉片枯黃,鱗莖腐爛。防治:噴施50%辛硫磷乳油600倍或溴氰菊酯1 500~2 000倍,或90%敵百蟲1 000倍或40%樂果1 000倍均可。